入夏以来,桐城市范岗镇持续被高温笼罩,午后路面温度常突破40℃。即便如此,该镇交通安全宣传队伍始终穿梭在辖区的各个角落,以 “分片包干、精准触达”的方式,将安全意识送到村民家门口、校园里、工厂中。
走村入户,把叮嘱送到堂屋炕头。“张婶,您家电动三轮车后头可不能载人,尤其是下雨天路滑,急刹容易出危险。”在杨安村村民张婶的堂屋里,村干部小刘擦着额头的汗,手里的《农村交通安全手册》已被汗水浸出褶皱。这是她今天走访的第12户人家。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多、代步车使用频繁的特点,他们带着事故案例图册,用方言讲解“一盔一带”的重要性,重点纠正“三轮车违法载人”“农用车混装货物” 等常见陋习。在沥岗村,宣传员发现不少村民习惯在公路边晾晒农作物,当即联合村干部划定安全晾晒区域,既保障晾晒便利,又避免占道引发事故。
暑期课堂,让安全住进孩子心里。“同学们看,这个动画里的小朋友因为横穿马路被电动车撞倒,就是因为没注意观察左右来车……”在范岗中心小学的暑期托管班里,宣传员小李正用动画片讲解交通规则。暑假期间,镇政府联合各校开设“交通安全微课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互动环节:给低年级学生发放反光贴,教他们制作“安全警示帽”;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模拟斑马线”游戏,体验行人与司机的视角差异。同时,宣传员还会在放学时段守在校门口,对骑电动车接孩子的家长进行“头盔佩戴检查”,对未规范佩戴的当场发放安全手册,两周内已督促200余名家长纠正习惯。
企业矿厂,把规范嵌进生产链条。“运输车队要避开午后高温时段出车,每辆车必须配备防暑药品和反光警示带。”在镇合矿厂的调度室里,镇村建设办朱建国同志正与企业负责人核对运输安全细则。矿厂外的停车场里,10辆重型卡车整齐停放,车身上新贴的“高温慢行”反光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针对辖区内的工矿企业和运输车队,宣传队制定了“三查三改”机制:查车辆安全性能,改刹车系统高温隐患;查司机作息表,改疲劳驾驶陋习;查厂区周边道路,改盲区警示不足问题。在一家服装厂,宣传员发现员工多骑电动车通勤,便协调企业在车棚安装充电桩,同时设置“安全头盔存放处”,提醒大家上下班途中规范佩戴。
从清晨的村头巷尾到深夜的企业厂区,范岗镇的宣传员们用脚步丈量安全距离,用汗水浇灌责任担当。截至目前,全镇已走访农户1800 户,覆盖学生2300人,排查企业安全隐患36处,用细致入微的宣传守护着高温下的出行平安。(周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