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望着家门口平整的石渣路,肥东县包公镇新生社区小陈村村民崔大姐笑得合不拢嘴。随着石渣路基铺设工程竣工,小岗、小陈、崔油坊、大孙四个自然村彻底告别“晴天尘土蔽日、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这条承载着村民期盼的“民心路”,成为社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注脚。
听民声解民忧,精准施策破难题
长期以来,四个自然村未硬化路段出行困难重重:车辆驶过颠簸易损胎,雨雪天村民行走危险,农产品运输损耗大,严重阻碍乡村发展。新生社区干部主动下沉,借助 “社情民意直通车”,通过入户访谈、村民座谈,精准记录路段问题,建立详细台账。针对 “村小户散、项目难覆盖”,创新采用 “石渣路基过渡方案”,以低成本、快见效、低技术门槛的优势,为后续硬化争取时间。
聚合力保质量,一周攻坚见实效
工程推进中,社区打出“资源整合+技术优化”组合拳。协调本地建筑施工再生骨料,调用闲置工程车辆,实现“低资金启动、资源高效用”;采用分层压实工艺,确保石渣路基压实度达标。施工过程中,社区干部全程驻场监督,参照施工标准清单,严控石渣粒径、铺设均匀度;党员带头冲锋,烈日下挥锹平整,雨中引导作业,仅用一周便完成施工,高效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建机制谋长远,民生答卷再升级
民生实事永远在路上。新生社区将建立“社区+村民”双监督机制,定期巡查维护,并积极对接上级政策,推动石渣路升级为水泥路。同时,社区还将总结经验,推广至农田水利、路灯安装等工程,以实干实绩书写“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暖心答卷,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黄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