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新华社区迎来了一群刚放暑假的“红领巾”。7月3日上午,以“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为主题的小志愿者宣传活动在新华社区三楼展开。此次活动也是在蜀山区第五届党建领航基层治理创投项目的支持下,新华社区社工站为少先队们特别制定的“关于牢记党的教导,争做强国少年”的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开始,社工以白居易的《观刈麦》给孩子们介绍了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在刚刚过去的农历五月是农民最忙的时节,他们忙着收麦子,而再过半个月左右,南方的早稻也进入的丰收季。虽然诗中只提到了丰收时最忙,但是一粒麦、一粒米的形成却要经过无数道工序。
接下来,孩子们就通过视频“一粒米到达餐桌要经过多少劳动”了解这一程,从整地、育苗到插秧,再到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丰收之后还要经过干燥、筛选、脱壳、去碎米、提纯等,最后经过包装、入库、仓储、物流才能流入市场。视频还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的土地及粮食产量情况,比如,中国仅用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约20%的人口,这都得益于我国种粮技术的提升以及国家的惠农政策。
随后,主持人又向孩子们展示了农具模型,尽管这些生在城市的孩子们并不能亲身看到真正的农具,但通过模型,他们了解了更多。接下来孩子们又通过制作手工粘贴古诗《悯农》来感受“一粒米饭”形成的来之不易。
最后,孩子们前往商场面向餐饮区的商户以及过往就餐人员发放“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宣传单。看到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以及汗湿的衣服,他们都是好样的。不怕热,不怕被拒绝,充分发挥了“小红领巾”的光和热。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了“我爱我家、我爱合肥”。
活动结束后,“小红领巾”们写下了活动心得,相信他们以后会认真对待每一粒粮食,能够做到“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