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旌德县“旌舞飞扬 盛夏绽放”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观摩交流系列活动在兴隆镇举行。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的师生代表,与旌德县兴隆镇工作人员、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墙绘创作赋能乡村美学,用青春实践书写乡村振兴新篇。
高校师生入乡,共绘振兴底色。当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方艺璇老师、黄春梦老师带领实践团队,与其他高校师生代表共28人,分批抵达旌德县兴隆镇。此次实践聚焦大礼村墙绘创作,旨在以艺术为笔,绘就乡村新画卷。实践团队由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乌思琦、王姿琪等辅导员全程保障,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胡磊、余臻婷等授课教师现场指导,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余骅、夏彩虹等党建与团建骨干协同支持,20名学生代表怀揣热忱,开启乡村实践之旅。
校地协同,共探“艺术+乡村”路径。下午15:00,兴隆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旌德县兴隆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座谈交流会暨授牌仪式”正式启幕。团县委首先介绍2025年旌德县暑期社会实践整体规划,强调“三下乡”活动对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双向赋能价值。
实践团队师生代表依次分享墙绘创作故事。安徽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队长徐小北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提到,在方艺璇老师指导下,团队深入挖掘大礼村人文底蕴,将山水风光、民俗文化融入墙绘设计,创作过程中克服天气炎热、墙面不平整等难题,“每一笔色彩都饱含对乡村的热爱,每一幅作品都凝聚团队的汗水,我们用艺术激活乡村沉睡的美学基因”。方艺璇老师补充道,墙绘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高校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看到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乡村面貌因艺术焕新,这是‘三下乡’最珍贵的成果”。
兴隆镇镇长张旭涛对实践团队高度肯定,他表示,大学生用创意为兴隆镇增添新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期待与高校深化合作,打造更多“艺术+乡村”实践样板。随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实践地授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校地合作育人平台进一步夯实。
墙绘焕新,激活乡村美学基因。座谈结束后,参会人员前往大礼村实地观摩墙绘成果。曾经单调的墙面,如今化作“乡村四季图”“民俗故事汇”等艺术作品,生动展现大礼村的自然生态与文化传承。观摩过程中,方艺璇老师向大家介绍创作思路:"我们团队在设计时,既注重艺术表现,又深入挖掘了大礼村的文化底蕴,希望通过墙绘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独特魅力。"同行的镇村干部与高校教师边走边议,围绕墙绘后期维护机制、艺术IP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文创产品开发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乡野舞台,共筑校地融合图景。晚餐后,大学生乡村音乐趴在广场开演。实践团队学生用吉他弹唱、民谣原创等形式,演绎乡村实践中的青春感悟,兴隆镇村民自发参与,掌声、歌声交织,勾勒出“校地融合、共筑美好”的温馨图景。
直至20:30,部分团队返回旌德县城,兴隆站活动落下帷幕,但实践脚步并未停歇。此次活动以墙绘为媒,架起高校与乡村的合作桥梁,既让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也为兴隆镇文化振兴、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正如团县委负责人所言,“期待更多青年以实践为笔,续写乡村振兴的青春华章,让‘旌舞飞扬’的实践火种,在盛夏持续绽放光芒”。(金美月 熊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