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殷涧镇
殷涧镇:返乡学子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张展豪 2025-07-04 17:11:32 责编:谷京荣 胡明兵 喻寒松

  乡愁如线,系着游子之心;沃土召唤,渴盼青春之力。近日,在滁州市凤阳县殷涧镇的振兴画卷上,一群返乡大学生正以智慧与行动证明:镇级单元同样能搭建大舞台,激活人才“春水”。通过“博士驿站”聚智、菊花产业赋能、民宿经济破题,这个位于江淮分水岭的乡镇,用可复制的实践为“雁归工程”写下生动注脚——无需宏大叙事,聚焦精准发力,小镇亦能成就青春报国的热土。

政策筑巢:以“柔性平台”破资源困局

乡镇囿于资源限制,需以巧劲破解引才难题。殷涧镇的创新在于:首创“博士驿站”聚高端智力。2022年成立全省首个镇级博士驿站,柔性引进21名高校博士。这些来自安徽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并非长期驻镇,而是通过“季度驻村+云端献策”模式,为卸店村编制产业规划、指导菊花深加工技术,并促成安徽财经大学MPA实践基地落地。平台运营成本低,却撬动智库资源精准滴灌。

乡情引线:用“小而美”产业点燃归属感 

小镇引才的关键在于:让人才看见“脚踩泥土也能绽放光芒”。殷涧以特色产业为锚点:一朵菊花激活产业链。返乡青年姜大鹏在镇政策扶持下,带领凤阳恩泽农业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金丝皇菊。镇农技站联合博士驿站研发“烘房节能技术”,降低加工成本30%;注册“白虎泉”商标后,菊花茶年产值突破400万元,带动80名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闲置农房变身创意工场。针对古村落空置石屋,镇政府引入“微改造”理念。美术专业返乡学生参与设计,保留“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徽风,将13处农房改造为“卸店小院”民宿群,嵌入积分超市、共富工坊等体验空间。2024年国庆假期民宿入住率达100%。

青春砺剑:在“泥土课堂”中重塑价值认同

殷涧镇深谙,引雁归巢仅是起点,核心在于构建可持续的成长生态,让返乡人才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蝶变为“领航者”。决策赋能,嵌入乡村治理“主航道”。打破“旁观者”角色,制度化畅通返乡人才参与乡村重大决策的渠道。通过设立“青年议事会”、推荐优秀人才列席村“两委”会议,鼓励其围绕各项核心议题建言献策;产业赋能,链接才智施展“主战场”。紧扣乡镇特色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精准搭建“学有所用”的实践转化平台。引导返乡人才深度融入本地主导产业链条。乡镇政府着力提供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支撑,推动“实验室技术”与“田间地头需求”无缝嫁接;文化赋能,激活乡风文明“主引擎”。重视返乡人才在重塑乡土文化认同、引领文明新风中的独特价值。支持其挖掘整理本地民俗、非遗、古建、生态等资源,运用新理念、新媒介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文化浸润,增强其对乡土的情感黏性与价值认同,也提升乡村的软实力和吸引力。(张展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