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包公镇胜联社区:瓜蒌“链”出乡村振兴新答卷
来源: 2025-07-04 11:54:06 责编: 王霞

“荒地产金瓜,家门口就能把钱赚!”近日,在肥东县包公镇胜联社区的瓜蒌基地,务工年收入超2万元的村民崔大姐喜不自禁。社区老党员徐大爷也感慨:“书记带着党员实打实干,咱村的变化就是大。”这番朴实话语,正是胜联社区以小小瓜蒌激活乡村产业、带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昔日沉寂的土地,如今因这颗“金种子”焕发出蓬勃生机,结出了沉甸甸的“致富果”。

党建引领,种下“希望之瓜”

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土地闲置抛荒的发展困境,胜联社区党总支主动作为,破除“等靠要”思想桎梏,将瓜蒌产业作为破解难题的 “金钥匙”,走出一条产业振兴的特色之路。2016年,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与村情研判,在崔明东书记的带领下,果断引进瓜蒌子种植产业。为消除群众顾虑,以“书记带头干、党员跟着干”的示范效应,率先流转150亩土地开展试种。同时,通过乡情感召政策,吸引在外创业的黄建刚返乡创办大德坊炒货公司,打通瓜蒌深加工与销售渠道,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闭环。

社区建立“党总支+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20余次、开展入户宣讲300余人次,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如今,党建引领的“组织力”已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引擎”,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吸引众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更带动120 余户农户增收致富。2021年,胜联社区荣获肥东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颗“希望之瓜”,正以蓬勃之势,在胜联社区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三产融合,结出“产业之瓜”

胜联社区立足瓜蒌产业基础,以全产业链思维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将瓜蒌培育成富民强村的“黄金产业”。在种植端提质增效,夯实产业根基。社区推广“搭架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瓜蒌籽亩产从150斤提升至260余斤,种植规模从2016年150亩扩展至1850亩。加工环节强化升级,大德坊炒货公司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多口味产品,并畅销苏浙沪皖,年产值突破1800万元,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

社区创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建设专业直播展厅,开展“书记直播带货”,通过抖音平台将瓜蒌籽销往全国。同时,盘活原胜联小学等闲置资产,成立安徽胜联食品有限公司,拓宽加工销售路径。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2024年达130万元,瓜蒌产业贡献占比超70%。社区还依托包公文化园景区资源,改造白莲坝水库,打造“瓜蒌+文旅”特色项目,推动农旅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三产融合,瓜蒌产业从单一农产品蜕变为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实现“小瓜蒌”向“大产业”的华丽转身,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惠民利民,收获“幸福之瓜”

胜联社区以瓜蒌产业为纽带,将产业发展红利精准转化为惠民实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收获“幸福之瓜”。瓜蒌种植基地常年吸纳20余名村民务工,其中脱贫监测户7人,日工资100元。2024年,社区成立包公镇首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4名入股村民人均分红700元,叠加每亩500元土地流转金,村民年人均增收超1万元,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钱袋子鼓起来”。

社区还将集体经济收益反哺民生,新建2个文化健身广场、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种植、电商培训30余场;完善社区卫生室,打造图书室、党员活动室;推进道路硬化工程,修缮陶巷等村民组道路1640米;完成东小徐自然村改厕,实现12个自然村环境全域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设立“救急难”互助社,筹集2.95万元帮扶困难群众,兜牢民生底线。如今,瓜蒌产业不仅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更让乡风民风美了起来,绘就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幸福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瓜蒌产业的成功实践,是胜联社区强村富民的生动缩影。“发的是‘股金’,暖的是‘民心’!”分红大会上合作社理事长崔明东的话语道出了产业振兴的核心价值。从抛荒地到“聚宝盆”,从“土疙瘩”到“金豆子”,胜联社区以瓜蒌为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展望未来,胜联社区将继续深耕瓜蒌特色产业,让共同富裕的“幸福果实”结得更大、更甜,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孙楸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