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是安徽粮食生产大县,也是畜禽养殖大县,粪污资源丰富。2021年以来,该县连续5年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培育一批粪肥还田服务组织,探索多种粪肥还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据初步统计,2024年该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1%;项目区减少化肥施用1350吨,带动全县减少化肥施用3020吨,项目区小麦亩均增产3%以上。
“我县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项目运行机制,培育一批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经验的主体持续参与粪肥还田。”利辛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汝勇介绍,2024年有28家粪肥还田服务组织、4家本土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参与项目实施,2025年新增粪肥还田服务组织2家。
“服务组织连接种养‘两端’,分别与畜禽养殖场和种植大户签订服务协议,为养殖场收集处理粪污,帮种植大户增施有机肥。”汝勇说。
位于永兴镇诸王社区的安徽原点科技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收集处理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的企业。依托该企业成立的安徽赛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21年开始,一直参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
“2021年我们投资2400多万元,在永兴镇诸王社区建成占地70亩的有机肥厂,赛旺公司又在永兴镇、西潘楼镇、巩店镇建了3个粪污发酵处理中心,同时布局多个粪污集中收储点。”原点科技公司负责人江世泉介绍,公司与肉牛养殖户签订粪污处理协议,每头牛每月收取粪污处理费用8元,养殖户每天清理养殖场粪污后,自行送到附近的粪污集中收储点。
“收储点进行干湿分离后将固态粪肥转运到粪污发酵处理中心。中心将固态粪肥添加秸秆、配上复合菌种,采用槽式翻抛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就近销售给种植大户。”安徽赛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超说。
液态粪水如何处理?原点科技公司建设厌氧发酵罐,液态粪水经发酵后用于牧草基地。该公司在利辛县马店镇、西潘楼镇流转土地800亩,种植一季小麦一季牧草(甜高粱、黑麦草),优质牧草供应县内多家肉牛养殖场。
“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一举多得。”江世泉告诉记者,养殖场节省粪污处理成本50元/吨,种植户节省化肥支出50—100元/亩,粪污收集利用既有利于环保又培肥了地力。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财政投入大,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格外重要。据了解,利辛县采取“线上+线下”协同监管办法。线上,委托安徽壹号圈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搭建的平台,对粪肥还田服务组织参与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施用的车辆进行跟踪定位;线下,则通过各乡镇监管人员现场检查,县督查组随时抽查,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在项目资金使用上,该县根据资金用途的不同,采取先干后补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依序时进度进行拨付。对于先干后补的,从数据审核和现场查看、过程跟踪等方面进行评价后,及时拨付资金。对于购买服务的,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和审计部门评价合同执行情况后,及时拨付资金。
“县里及时给我们发放项目补贴,值得点赞。”记者从王超提供的“账本”上看到:2021年完成粪肥还田3415亩,当年12月份补贴款到账396155.2元;2022年完成粪肥还田5309亩,2023年9月份补贴款到账600029元;2023年完成粪肥还田16758亩,2024年2月份补贴款到账1809936.6元;2024年完成粪肥还田20372亩,2025年4月份补贴款到账305534.35元。
“2021至2024年,我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中央财政共计安排资金3883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汝勇告诉记者,202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1000万元,预计年底前能完成资金拨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