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魅力乡镇要闻
东至县青山乡:立足山区资源做强“小而精”农业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朱非凡 2025-07-02 16:50:23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张文洲

东至县青山乡地处皖赣两省三县交界处,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8%。近年来,该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聚力做强做优以“青山大米”为主,以雪菜、中药材、羊肚菌、精品蔬果等为辅的山区特色品牌农业,建设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青山乡耕地面积2.3万亩,森林面积14万余亩,是个资源丰富的农业乡镇。该乡突出粮食产业的主导地位,从多方面发力,打造青山大米品牌。“我乡土地流转率达到97%以上,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40多家,大力推广两优桂花丝苗、玉臻香等优质水稻品种,年种植水稻2.2万亩,其中优质水稻1.9万亩。建立高质高效水稻示范基地3600亩,带动整体提升。”青山乡党委书记朱建兵介绍。

“以前种植普通水稻,一亩田纯收入在200元左右,近年种植两优桂花丝苗品种,运用钵体苗机插秧方法,培育壮苗并有利于快速返青,还少打农药,每亩除草成本就降低了100余元。此外,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只用少量的化肥。稻谷品质上来了,利润实现了翻番。”种了250亩水稻的东阳村种粮大户杨晓兵说。

为提高全乡水稻种植效益,擦亮“青山大米”品牌,2023年青山乡引进安徽君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新上马6万亩机械育秧及3000吨大米加工项目、6000吨粮油深加工项目。该公司经理汪维平说:“青山乡的山区小气候非常适宜优质水稻生产,我们采取‘公司+大户’合作模式,从水稻的品种选择、科学种植、品质提升各方面协作把关,再用优质稻谷加工出优质大米,而优质大米不仅好卖,还能卖出好价格。公司生产的‘玉臻香’等品牌大米就卖到了5至6元一斤。”

img1

与此同时,青山乡用好冬闲田和林下资源,以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为示范,构建“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雪菜、羊肚菌、丝瓜络、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7000余亩,依托乡村振兴创业园平台,创办梅干菜加工厂、中药材初级加工厂,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设施,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一季水稻一季雪菜的“稻菜轮作”模式,青山乡的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2022年秋,该乡青山村、叶桥村、双港村3村成立了“冬闲田”综合利用村级产业发展联盟,同时成立了东至县青桥梅干菜加工有限公司,统一流转农户冬闲田200余亩种植雪菜,再加工成梅干菜。

“2023年冬季,我们三个村又整合资金,扩大了加工、仓储能力。”青桥梅干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汪长平说,2024年青山乡雪菜种植面积突破600亩。此外,与周边的昭镇、龙泉镇、木塔乡部分村联建雪菜基地近400亩。

“雪菜易种植、产量高,一亩地最多能产1.8万斤,按收购价每斤0.25元计算,每亩毛收入有4500元。”汪长平说,今年青桥公司已收购雪菜3000多吨,加工梅干菜500多吨,预计产值约400万元。

青山乡已涌现出了“青山大米”“青山梅干菜”“中村黄桃”“叶桥羊肚菌”等省内外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有力促进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该乡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农业发展要在‘小而精’上下功夫。未来,青山乡将继续发挥山区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深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行动,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打造皖南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朱建兵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