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哥非遗情牵两地 共绘脸谱心连中西 ——龙河路社区开展包公脸谱非遗体验活动促中外文化交融
来源: 2025-06-28 22:17:03 责编: 余红霞

      为深化中外文明互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语境下的传播与传承,近日,蜀山区三里庵街道龙河路社区党委、龙河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蜀山区幸福里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中哥非遗情,共绘包公脸谱”主题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包公脸谱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让哥伦比亚留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非遗魅力,以艺术为媒增进中哥青年群体的文化共鸣与情感联结。

异域学子入社区:沉浸式感受脸谱文化底蕴

活动伊始,龙河路社区以热情的氛围迎接哥伦比亚留学生们的到来。为帮助留学生跨越语言障碍,活动方特别准备了英文版本的脸谱文化介绍视频。视频从脸谱的历史渊源、色彩象征意义(如黑色代表刚正不阿、红色象征忠义)到包公脸谱的独特造型寓意展开,生动诠释了脸谱作为“戏曲活化石”的文化内涵。留学生们专注观看,不时就细节提问,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巧构思表现出浓厚兴趣。

非遗匠人亲授艺:一笔一画勾勒文化认同

“脸谱勾勒讲究‘眉有棱角眼有神,色彩分明天地人’……”非遗传承人程琪老师手持画笔,以包公脸谱为例,向留学生们详解脸谱绘制的技法要点。从勾勒面部轮廓、描绘眉眼纹样到调配象征刚正的黑色主色调,程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将“勾、揉、抹、破”的脸谱画法拆解为易懂的步骤。留学生们手持画具,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落笔,尽管初次尝试,却格外投入——有人细致描摹包公额间的月牙纹样,有人反复调试色彩浓淡,笔触间流淌着对非遗艺术的敬畏与好奇。

志愿助力共创作:色彩交融见证文明对话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穿梭其间,悉心为留学生递上颜料、调整画具,以默契的配合搭建起创作的“桥梁”。当哥伦比亚留学生玛利亚完成脸谱作品时,程琪老师忍不住点赞:“你看这眉形的弧度,你画的特别好,非常棒!”留学生们手持画具认真临摹,尽管初次接触中国传统绘画,却在笔触间努力还原包公脸谱的庄重神韵。活动尾声,一幅幅包公脸谱作品陈列展示,成为中哥青年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  

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的纽带。通过让留学生亲手绘制包公脸谱,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温度,也让世界看到非遗艺术“走出去”的生命力。“脸谱里的中国”以非遗为纽带,在一笔一画的勾勒中,绘就了中外文明互学互鉴的生动图景。(蔡晨晨 陈正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