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杨村,但见波光粼粼的河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三五成群的白鹭掠过水面,岸边绿树成荫,村民三三两两在亲水平台散步闲聊。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背后,是杨村持续开展水面漂浮物专项治理行动交出的亮眼答卷。
全域排查筑牢“防护网”。为破解水域治理难题,杨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护河先锋队”,将全村1条河道、3处主要塘口划分为4个责任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党员带头、村干部认领包干区域,每周对水域开展全覆盖巡查。针对上游冲来的枯枝、水草及生活垃圾,村里配备自制带网兜长杆、耙子等工具,组织小扫员和志愿者分片作业。在村口的杨村河桥旁,70岁的村民杨大伯正弯腰打捞漂浮的塑料瓶:“现在大伙儿都自觉了,看见垃圾就捞,河道比以前干净多啦!”
全民参与共绘“同心圆”。治理行动中,杨村注重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定期开展“河长制”、“美家美户”等宣传活动,线上通过微信群、QQ群定期推送宣传画册等学习资料,线下则通过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册实地讲解维护水面环境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伙动动举手之劳,共同维护水面环境。更令人欣喜的是,曾经不重视水面环境的水产养殖户,如今成了义务监督员:“以前觉得丢点饲料袋和矿泉水瓶没关系,现在看着清澈的河水,再也不好意思破坏环境了。”
长效治理织密“保障网”。为巩固成果,杨村建立“三个一”机制:每日一次水面保洁、每周一次联合巡查、每月一次小扫员考核评比。如今,杨村已将水域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对主动举报污染行为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我们要让护河成为自觉,像呼吸一样自然。”村书记在总结会上如是说。
从“各家自扫门前雪”到“全村共治一池水”,杨村用持续的努力实现水域生态改变。这场全民参与的“清漂战役”,不仅让杨村重现水清岸绿,更在乡亲们心中种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泉活力”。(杨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