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挺进“孤岛” 渡河抢修保供电
来源: 2025-06-26 15:55:44 责编: 王霞

“一二三拉!一二三拉!”6月25日,随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号子声喊起,祁门县供电公司党员突击队正在对祁门县平里镇双程村的10千伏平溶131线28至30号杆开展断线抢修作业,全力抢修因灾受损线路。

近日,祁门县境内再次遭遇雷电、大风、暴雨强对流天气侵袭。受极端天气影响,位于祁门县平里镇双程村的10千伏平溶131线28至30号杆,因雷击受损,出现断线故障。该段线路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被湍急的阊江水环绕,背靠陡峭大山,形成了一座山区中的“孤岛”。

故障发生后,祁门县供电公司调度中心第一时间监测到线路异常。祁门县双平中心供电所值班人员迅速响应,冒雨赶赴现场周边区域进行初步排查。但由于故障点位于河对岸,且水位高涨,抢修队员无法抵达,现场情况一时难以确认。当天,待雨消停后,双平中心供电所副所长宋健和同事利用无人机巡视的方式,最终确认10千伏平溶29号杆AC相导线在绝缘子处被雷击断,导线脱落。为了及时恢复供电,宋健和同事们采取负荷转移的方式,将10千伏平溶131线后端线路负荷转移到了10千伏平里161线,确保了辖区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

为了及时恢复受灾线路的正常供电,祁门县供电公司党委第一时间组织运检、安监、供电所和原集体企业等部门召开会商会议,并决定本着“水退人进”原则,借助蓝天救援队的冲锋舟执行抢修运输任务,并同步组建了党员突击队,由双平中心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李卫民担任突击队队长,工程业务部副主任程小平担任现场工作负责人,统筹开展此次抢修任务。

25日早上7时15分,由16名党员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突击队员准时集结在平里镇双程村阊江河岸边。在召开班前会,明确了安全措施和作业风险点,队员们在蓝天救援队队员的协调下,分批登上了渡河冲锋舟。“水流依然湍急,渡河过程中所有人必须穿戴好救生衣,在舟上保持低重心,听从救援队员指挥。”李卫民一边强调乘舟渡河的安全注意事项,一边对渡河人员进行了分组安排。

经过4次往返,所有人员和抢修物资终于在上午8点前全部安全运抵“孤岛”。登岛后,队员们迅速将物资扛运至位于山坡上的故障杆塔区域。到达故障点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李卫和程小平立即着手布置抢修任务,将队员分为三个作业组,分别负责28号杆、29号杆及30号杆的登杆抢修作业;重点修复29号杆的受损导线和绝缘子。

任务分配完后,三组队员迅速奔向各自负责的电杆。系好安全带,戴上脚扣,登杆作业有条不紊地展开。到达作业位置后,28和30号队员首先使用验电器验明无电,挂设好个人保安接地线。随后,28号杆和30号杆的队员分别松开了AC两相导线两侧的耐张线夹螺栓,使导线适当松弛下垂,为处理中间断点腾出操作空间。与此同时,29号杆上队员首先拆除了被击坏的绝缘子,地面上人员则将落地的导线进行提前处理好。随后,地面队员利用牵引绳索将准备好的新绝缘子和被雷击断落地的导线先后传递到29号杆上方队员手中。杆上队员在高空协作配合,将新绝缘子安装到横担指定位置,并重新架接上导线。

在完成新绝缘子和落地导线重新安装后,29号杆队员便进行前后导线之间引线架接工作。队员们在杆上通填写精确测量、剪切导线,使用液压钳仔细压接好新做的耐张线夹和接续管,确保每一个连接点都牢固可靠。连接完成后,地面队员在程小平的指挥下,使用手扳葫芦和牵引绳索,大家协同发力,缓慢而平稳地牵引导线。杆上队员则密切观察导线弧垂变化和线夹受力情况,不断通过对讲机与地面沟通。

“慢一点,再收紧一些……好!保持住!”随着指令,导线被逐步拉直,恢复到应有的张力。杆上队员迅速将松开的耐张线夹在28号杆和30号杆上重新紧固到位,并使用扎线将导线牢牢固定在绝缘子上。在现场,所有抢修任务紧张有序进行着,且每一道工序都做到精准无误。

经过近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断线修复的主体工作宣告完成。在确认新修复线路具备送电条件后,带电作业人员操作绝缘斗臂车,按照严格规程,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线路临时代供负荷的切换操作。当日下午4时许,祁门县10千伏平溶131线28至30号杆故障抢修完毕,线路恢复了正常供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