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鲜花簇拥的舞台,没有聚光灯下的仪式,有的只是熟悉的教室、专注的师生和浓浓的学习氛围。合肥经开区莲花中心明珠社区老年学校春季学期在学员们认真完成舞蹈课、合唱课、少儿书法课的最后一节教学后,画上了一个充实而温暖的句号。不同年龄段的学员们带着技艺的提升与珍贵的友谊,互道珍重,期待新学期再聚。
舞蹈教室:裙裾飞扬,定格优雅
在明亮的舞蹈教室,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老年舞蹈班的学员们正进行最后一支舞的练习。她们神情专注,跟随老师的口令反复打磨着动作细节,转身、伸展、亮相,力求完美。汗水浸湿了练功服,但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
“最后一课更要跳好!”领舞的高阿姨说。下课前,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了本学期学习的核心舞步组合,并叮嘱假期要坚持拉伸,保持身体柔韧性。学员们互相整理衣衫,约定假期也要线上分享练习视频。
合唱课堂:和声共鸣,余音绕梁
合唱教室里,不同声部的学员们最后一次合练了本学期的经典曲目《掀起你的盖头来》和《敕勒川》。没有舞台,没有观众,但歌声饱含深情,和谐共鸣,在教室里久久回荡。老师对音准、气息和情感表达进行了最后的细致指导。
“大家记住,唱歌是用心传递美好。”课程结束前,学员们自发地再次合唱了最喜爱的段落,悠扬的歌声里满是不舍与默契。不少学员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课堂音乐会”。
葫芦丝课堂:丝韵袅袅,乐声悠扬
走进葫芦丝班的教室,清新婉转的乐音扑面而来。学员们正专注地吹奏着本学期学习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美丽的神话》。从最初的找不准音孔、气息不稳,到现在能流畅吹奏出完整的曲子,进步显著。老师耐心地进行最后的指法纠正和气息指导,学员们认真聆听、反复练习。一曲终了,大家相视而笑,为自己和同伴的进步感到欣喜。
“最后一节课,感觉吹得特别有感觉,心都静下来了。”学员王阿姨感慨道。小小的葫芦丝,承载着学员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乐趣。
小雏菊课堂之少儿硬笔书法室:笔尖方正,书写未来
少儿硬笔书法课的教室则充满了专注与认真。小学员们端坐桌前,小手紧握铅笔或钢笔,在米字格或田字格练习本上,一笔一画地书写着本学期学习的汉字和短句。老师强调着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指导孩子们如何写出横平竖直、结构匀称的规范字。最后一课,孩子们认真完成了指定的书写内容,展示着几个月来的进步成果。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到如今字迹清晰工整、书写速度提升,孩子们的认真劲儿让老师和家长都倍感欣慰。下课时,孩子们小心地收好自己的练习本和作品纸,有的兴奋地展示给来接的家长看。
收获与心声:技艺精进,快乐共享
舞蹈班高阿姨:“跳舞不仅让身体更灵活,心情也特别舒畅。和姐妹们一起上课、排练,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最后一节课跳得特别开心,一点不觉得是结束,就盼着下学期继续。”
合唱团余叔叔:“以前就爱哼歌,但不懂音符,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识谱了,学会了正确发音,现在能和大家一起唱出和谐的声音,还登上了社区文艺汇演大舞台,感觉特别美妙,特有成就感。最后一课老师教得更细了,大家唱得也格外用心。音乐真是最好的纽带,我在这里交到了很多知音老友。”
葫芦丝班吴大叔:“以前觉得吹乐器很难,没想到咱也能学会吹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吹给老伴听,她可喜欢了。最后一课吹得特别顺,老师说进步很大,心里美滋滋的。”
少儿书法班小学员说:“我喜欢写字!老师夸我写得越来越好了。最后一节课写的作品我要挂起来。下学期我还要来,争取写得和老师一样棒!”旁边一位接孩子的家长也欣慰地表示:“孩子在这里不仅学到正确书写方法,更培养了专注力和耐心,为上小学后的作业书写打下了基础,社区办这个班真是太好了。”
展望未来:精彩延续,期待重逢
负责课程协调的社区工作人员在课后表示:“看到舞蹈班学员的优雅自信,听到合唱班动人的和声,沉醉于葫芦丝班悠扬的旋律,欣赏到孩子们笔下日渐成熟的字迹,就是对社区文化工作最好的肯定。最后一课大家依然热情饱满,这份对学习的热爱最打动人。”
明珠社区高度重视居民的文化需求,尤其是“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期课程结束后,社区将结合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认真收集学员和家长的意见,积极筹备秋季学期课程。舞蹈课、合唱课、少儿书法课作为备受欢迎的“明星课程”将继续开设,并计划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和优化。同时,社区也在积极探索引入更多元化、趣味性强的课程,丰富社区教育供给,持续打造家门口的“终身学习课堂”,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幼有所学,幼有所得”的幸福画卷在社区生动铺展。学习永不落幕,精彩仍在继续。期待新学期,课堂再相逢,共谱新篇章!(彭玉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