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县岗集镇大窑村针对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老年群体易受骗等特点,为切实提升村民防诈意识,守护好大家的“钱袋子”,推出三大防诈举措,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乡村筑起坚实的防诈屏障。
“大喇叭响起来,微信群转起来”,让防诈知识声声入耳、时时在线。“各位乡亲们注意啦!最近出现冒充村干部收医保费的骗局,大家千万别轻信!有疑问一定要打村委会电话核实……” 每天中午和傍晚,大窑村的移动小喇叭准时响起,用熟悉的方言,播报着最新的防诈知识和真实发生的诈骗案例。小喇叭作为农村最传统也最有效的传播工具,以“声声入耳”的方式,将防诈信息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田间劳作的村民,还是在家休息的老人,都能轻松听到。
与此同时,大窑村建立的防诈微信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村干部不定期地会在群里转发图文、短视频等防诈资料,重点标注“本镇近期出现一些骗局”等警示内容。群里的年轻村民也积极参与,不仅自己学习,还主动向家中老人讲解。岗北组的小贾在群里看到“冒充孙子借钱”的诈骗案例后,立即打电话提醒独居的爷爷,成功避免了一起诈骗事件的发生。微信群实现了防诈知识的“即时推”,让村民随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乡贤来帮忙,熟人防线更牢固”,借助乡邻力量织密防诈网。在农村,乡贤们德高望重,深受村民信任。大窑村推选退休教师、老支书、致富能手等担任“防诈宣传员”,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分片包户”工作。每位乡贤负责10 -15户家庭,定期上门与村民拉家常,在聊天中普及防诈知识,帮助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贾大爷是村里的老支书,成为防诈宣传员后,他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有一次,他发现邻居赵大姐正准备给一个陌生账户转账,说是购买能“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贾大爷凭借丰富的经验,立刻意识到这是诈骗,经过耐心劝阻,成功保住了赵大姐的私房钱。此外,大窑村还将防诈纳入网格员日常巡查工作,村民一旦发现外来可疑推销人员、陌生车辆频繁出入等情况,可及时举报,核实后能获得洗衣粉、食用油等实用奖励。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让防诈工作深入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案例摆眼前,情景来模拟”,用身边事敲响防诈警钟。真实发生的案例往往最具警示作用。村文化广场的高清移动大屏幕成为防诈宣传的“活课堂”。傍晚,大屏幕循环播放本镇公安机关提供的真实诈骗案件视频,以“沉浸式”视角还原诈骗细节,重点标注受害者年龄、受骗金额及诈骗话术,今年以来,大窑村大屏幕累计“保健品诈骗”“刷单返利”等农村高发类型案例视频80余小时,覆盖群众超 2000人次;同时,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大窑村都会开展“反诈”集中宣传,现场开展“反诈知识有奖问答”,围绕案例中的关键细节设置题目,村民答对即可兑换食用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通过实实在在的参与,切实让村民的钱袋子“稳稳当当”。(杨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