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脚泥,回家半身土”,曾是肥东县包公镇新生社区小岗、小崔自然村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每逢雨季,道路泥泞难行,出行不便成了村民的揪心事,更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拦路虎”。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新生社区党组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奖补项目——如今,一条崭新宽阔的水泥路已铺就在两村,成为党群同心破解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
开门问需,民声指引方向。 民声即指针。社区党组织积极践行“开门教育”,变“闭门学习”为“开门实践”,组织党员骨干深入小岗、小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逐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倾听民意。改善泥泞道路成为村民最迫切的呼声。民有所呼,党必有应。党组织迅速将修路列为头号民生工程,组织申报农村公益奖补项目,成功将村民的“愿望清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项目清单”。
聚力攻坚,党旗引领全程。 项目获批后,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的坚强“主心骨”。从科学规划总长1140米、宽3米的道路蓝图,到开工后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社区更将“开门”理念融入建设过程:邀请社区监督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共同守护工程质量;党员冲锋在前,及时协调解决施工难题,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竣工。一条凝聚民心民力的“连心路”就此建成。
通达四方,幸福生活启程。 这条水泥路,连接起村庄与外界,告别了昔日的行路难,通向富裕与希望,更筑牢了党心民心的坚实桥梁。新生社区党组织以“开门教育”深化为民情怀,用实干担当将困扰群众的“急难愁盼”泥泞路,铺就成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这坚实平整的路面,正是党群同心书写的最美答卷。(黄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