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弋江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构建纵向到底、功能叠加、组织健全、无缝联动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常态长效推进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注重统筹谋划,提升网格资源“耦合度”
坚持“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小区共管、责任共担”理念,打造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开展“织网计划”,361个小区(网格)党组织实现对居民区的“全覆盖”,全区党员主动认领“红云”网格责任区,在职党员担任小区楼栋长、单元长。
将区直单位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吹哨报到”机制,定期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推行“社区党员提案、共建单位认领”机制,实施70个“党建微治理”项目,由网格党支部申报、实施,专业性社会组织跟踪指导,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统筹整合网格员、楼道长、志愿者、驻区单位等多方共建的“1+3+N”模式,全面落实居民提事、支部商事、协商议事、公开办事的“四步议事法”,形成了三方紧密协作的社区治理新格局,2024年以来小区党组织牵头召开三方议事会、恳谈会等710场,收集协调解决居民建议诉求984件。
强化多元共治,提高为民服务“精准度”
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优化党建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议事协商等功能布局,把大部分空间用于服务群众,让“书画室、声乐室、儿童活动室、阅览室”等活动、议事空间距离群众更近、服务群众更便捷。创新实施“一中心、多账户”志愿者积分管理,深化“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成立114支党员先锋队,2000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活动。开展“弋路同行”行动,51家区直(驻区)单位对80位困难孤寡老人走访慰问。用好用活“红色议事七事制”问题归集、处置、反馈闭环机制,三年来共开展各类型的业主请上座、社区板凳会、小区业主接待日活动820次,收集问题1746个,已整改问题1703个,整改率为97.5%。
强化多元共治,提高为民服务“精准度”
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优化党建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议事协商等功能布局,把大部分空间用于服务群众,让“书画室、声乐室、儿童活动室、阅览室”等活动、议事空间距离群众更近、服务群众更便捷。创新实施“一中心、多账户”志愿者积分管理,深化“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成立114支党员先锋队,2000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活动。开展“弋路同行”行动,51家区直(驻区)单位对80位困难孤寡老人走访慰问。用好用活“红色议事七事制”问题归集、处置、反馈闭环机制,三年来共开展各类型的业主请上座、社区板凳会、小区业主接待日活动820次,收集问题1746个,已整改问题1703个,整改率为97.5%。
推动智慧赋能,对准网格管理“颗粒度”
与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整合社区概览、网格管理、智慧党建、视频监控等信息,试点打造数据集聚整合、职能上下联通、服务集成高效的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三化”治理网络。形成“一房一档、一人一档”数据,将人、地、事、物、情、组织等6类数据归集进入标准统一的立体数据网,有效解决基层情况模糊不清、数据反复填报等问题,减少工作量约58%。
通过实时智能校验和AI技术,对低保、特困人员等相关数据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动态更新,减少基层数据采集类工作量70%。如“智慧滨江”项目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社区关注的重点人群,在所有空巢老人家中安装水表监测系统,当老人家中的水表两天没有转动时,系统将自动提示异常。
结合“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调整原有按对口部门、业务类型划分方式,建立综合服务窗口,健全首问负责、一次告知、服务承诺、办结回复等4项工作制度,进一步畅通服务渠道,提升群众办事便利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