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的基石,服务是治理的温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合肥经开区临湖中心巢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关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近日,巢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临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开展移动式老年人体检及慢病管理服务,以“零距离”的健康服务为切入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与温情化。
资源下沉,阵地融合,治理力量“聚”在基层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资源整合与力量下沉。巢桥社区打破传统服务壁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延伸。临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向前一步”,将专业心电图机、移动式B超机、抽血设备等“搬进”社区,在御景前城小区巢桥家庭医生工作站设立“健康移动站”。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辖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行动不便群体“体检难”“跑腿累”的问题,更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力量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阵地、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家庭医生工作站“化身”健康服务前沿哨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升级”为便民利民综合平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被充分激活,治理合力在服务一线高效凝聚。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治理服务“落”在实处
“精准”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巢桥社区深谙此道,在服务对象上精准聚焦:锁定辖区内65周岁以上、健康档案归属临湖中心且本年度尚未体检的老年人群体。通过严格核验身份信息,确保公共服务资源精准滴灌,惠及真正有需求的居民。在服务内容上精准定制: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心肺听诊等;同时,为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民完善建档,并将每年4次面对面的随访服务贴心送到小区,还提供免费的血压、血糖等检测。临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将慢病患者健康档案管理、个性化用药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有机嵌入日常服务。这种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治理的温度与关怀精准直达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心间。
流程优化,暖心便民,治理效能“提”在细节
细节之处见真章,便民之举暖人心。巢桥社区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作为检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活动前期,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清晰详实的通知公告,明确时间、地点、对象、流程及温馨提示(如空腹要求、错峰安排、携带证件、家属陪同等),让居民“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活动现场,设立档案归属便捷查询服务,避免居民“来回跑”“白跑腿”。工作人员与医务人员紧密协作,引导有序、耐心解答,营造安全、便捷、温馨的体检环境。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正是基层治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生动体现,于细微处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关口前移,预防为要,治理理念“融”入健康
基层治理不仅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更需前瞻布局,防范风险。此次移动式体检服务,正是巢桥社区将健康管理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通过系统性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健康风险,为疾病预防干预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宣教,将健康干预的关口前移,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这不仅减轻了居民个人和家庭的医疗负担,更从源头上提升了社区整体健康水平,夯实了“健康社区”的根基,彰显了基层治理在构建公共卫生防线、促进健康老龄化中的基础性作用。
巢桥社区移动式老年人体检及慢病管理服务的成功实践,是临湖中心深化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是解决老年人及慢病人群健康体检实际困难的具体行动,更是探索“资源下沉、服务前移、精准供给、流程优化、预防为主”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模式的有效尝试。它生动证明:只有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将服务的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才能真正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巢桥社区将持续聚焦民生需求,以更多“零距离”的贴心服务,汇聚治理力量,提升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有力,让社区幸福的底色更加温暖明亮。(李永红 王灿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