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明光市明光街道多地出现旱情,农田生产用水告急。面对旱情,明光街道党工委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丰收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抗旱责任
明光街道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将抗旱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全面统筹协调抗旱工作。实行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抗旱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块田地。
街道多次召开抗旱专题会、现场会,分析研判旱情形势,制定详细的抗旱方案。同时,建立旱情信息报告制度,密切关注旱情变化,及时掌握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群众用水需求,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卞庄村,村党总支第一时间召开抗旱保苗专题会议,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费玉成为组长的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卞庄村抗旱应急方案》。按照 “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原则,将全村农田划分为16个责任区,组织3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田间地头,协调调配抽水机12台,清理灌溉沟渠2.3公里,确保 “水到田头、润至根茎”。
组建抗旱队伍,凝聚党群合力
在街道党工委的号召下,广大党员积极响应,纷纷投身抗旱一线,组建了多支党员抗旱先锋队。他们头顶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寻找水源、维修设备、协调用水纠纷,成为抗旱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党员的先锋模范也带动了广大群众和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各村自发成立了 “抗旱互助组”,村民们共享抽水设备、轮流值守泵站、形成了党群齐心、携手抗旱的良好局面。
在严岗村,村民武某学以致用,创新研制简易喷灌装置。该装置利用PVC管、废旧塑料瓶等材料制作,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经在自家100余亩受旱农田试用,抗旱效果显著。目前这一创新已在各村推广。
同时,街道还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为抗旱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群众送去饮用水、防暑药品等物资,开展后勤保障服务。
保障物资供应,调配抗旱设备
为满足抗旱工作需要,明光街道加大了抗旱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调配力度。科学调配抽水机、水管、柴油等抗旱物资,并根据旱情发展及时补充。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的灌溉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针对部分村灌溉设备不足的问题,街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调配了一批大功率抽水机和移动泵车。今年以来,明光街道共通过新建、改造,目前19座机电排灌泵站全部正常运行,新建抗旱井42眼,调配 4 台大功率移动泵车机动抗旱,有力提升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
此外,街道还组织人员对老旧灌溉渠道进行清淤和修复,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在赵府社区启动了史湾圩沟渠的清淤扩挖工作,两台大型挖掘机正忙碌作业,机械臂不断将沟渠内的腐枝烂叶、淤泥杂草等杂物挖上岸,同时对沟渠两侧进行平整压实加固,有效加大了沟渠的过流能力和蓄水量,进一步提升了其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协调合作,促进社会参与
街道积极协调水利、农业、应急等部门,密切配合,科学调度水源、物资,同时充分挖掘内部水源潜力。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水库、塘坝、机井等水源进行全面排查和统计,合理调配水源,优先保障农作物灌溉用水。
在灌溉方式上,街道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根据不同农作物和土壤墒情,指导农户采用漫灌、喷灌、滴灌等不同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地势较高、墒情严重区域启用移动式柴油抽水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对靠近河道的连片田块疏通引水渠实现自流灌溉;现场指导村民采取 “早晚低温时段灌水+叶面喷施抗旱剂” 的节水保苗措施。
此外,街道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抗旱工作。爱心企业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为抗旱工作提供物资支持。一些种植大户也主动伸出援手,与周边农户共享灌溉设备和水源,帮助他们解决抗旱难题。通过部门协调和社会参与,明光街道凝聚起了全社会共同抗旱的强大力量。
推广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
为降低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明光街道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户参保意识。引导农户应保尽保,做到全覆盖。对受灾农户,及时协助保险公司进行定损理赔,帮助农户尽快恢复生产。
对于种田大户,街道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服务,了解他们的受灾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措施。鼓励种田大户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等方式,降低旱灾损失。许多种田大户增强了应对旱灾的信心,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党旗所指,众志成城。明光街道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为保障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明光街道将继续密切关注旱情变化,持续做好抗旱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和农民增收。同时,将以此次抗旱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郁登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