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探索“人大代表+”工作模式,把人大工作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为民办实事和优化乡村治理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老陈,最近西瓜销售怎么样?毛豆长势如何?”“今年西瓜亩产量约5000斤,前期每斤2左右。大棚里毛豆长势良好,开始结粒了。”种植户陈士法介绍。近日,黄湾乡人大代表蒋家训走进大新村大棚种植区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黄湾乡依托“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组织代表对乡域内的企业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宣传村企合作发展模式政策、介绍产业发展思路、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持续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大新村一方面积极流转闲置土地,促进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用心做好服务保障,引进种植专业户来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目前,大新村已陆续流转3000余亩土地,大棚对外承包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益。
“通过引进种植专业商户落户本村,不仅盘活了村土地资源,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技术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本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村集体、农户双增收。”蒋家训说。
民生实事是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石。黄湾乡人大结合“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组织人大代表系统学习民生实事具体内容,确保代表吃透政策。利用“千名代表助力基层治理”之机,开展入户走访,倾听民意,耐心答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围绕人大代表民生实事票决制项目的“难点”“堵点”开展调查、视察、质询、听取汇报等监督活动,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乡人大主席团根据人大代表的职业、专业特长等情况以及与民生项目的关联程度,设置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岗位,引导人大代表主动认领岗位,推动人大监督落实落细。此外,代表们还通过回访、满意度调查、述职评议等方式,评估问题解决效果,确保好事办好,群众得实惠。
乡风美,民心顺。黄湾乡人大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部署,结合人大职能定位,聚焦移风易俗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代表的宣传引导、实践示范作用,倡树文明新风。一方面组织代表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页,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倡导勤俭节约、喜事新办、文明祭祀等新风尚。另一方面积极履职,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依托人大代表“家室站点”,发挥人大代表在志愿服务中的模范作用,开展慰问困难群体、反诈骗宣传、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葛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