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飞虹社区结合当下全面推广的“窗帘之约”经验做法,依托辖区居家养老日常探访服务,针对辖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群体的平安守护工作。以为邻之道,推出“望邻好”近邻照料模式,全面启动看、望、帮、敲行动,实现全方位邻里守护,融入“多帮一”精细化服务,打造睦邻、安邻、善邻的社区邻里环境。
敲门入户:寻找邻里“守望员”
“咚咚……!您好,我是飞虹社区工作人员,您的对面住了一位独居老人,想邀请您成为老人的近邻守望员,和我们一起关注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动态……”
琥珀街道飞虹社区隶属于老城区,辖区老旧小区密集,基础设施落后,空巢独居老人居多。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聚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让老城充满生机,让老人的生活更加舒心。社区专门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开展敲门行动,为每位需要照顾的老人建立信息台账,收集需求清单,观察老人喜好及行动轨迹,为老人寻找适宜的、就近的好邻居,成为专属“守望员”。通过温馨提示、特殊信号,编织全天候关怀网络,提供细致入微的陪伴,为老人筑起一道道安心屏障。
一本日历:捕捉安全“信号灯”
琥珀街道飞虹社区“望邻好”项目中正被关照的独居老人们,一大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撕下旧历,看看新历,再去整理门前报箱和打扫门庭卫生……!社区为纳入“望邻好”照顾的老人,根据老人喜好和习惯制作了一份“专属日历”,通过日历的每一页翻折将安全提醒浸润于日常,成为左邻右舍对这位特殊老人安心相伴的温情见证。
“日历之约”,让邻里间的守护捕捉得更加精准,一趟经停、一个眼神,一举之劳都是一种无声的守护。一旦发现日历停留或是延时撕下,便将启动老人健康预警响应系统,通过敲门、联系、走访等方式确保老人生命健康和安全。这样既不打搅老人的正常生活,又能有效判断老人的安好情况。一本日历已成为邻里间的温暖约定和捕捉安全的“信号灯”。
一张卡片:托起邻里“信任桥”。
依托邻里守望,护佑邻里安好!飞虹社区为服务的老人发放特制的“望邻好”志愿服务卡,卡片上清晰标注着社区包保联系人、社区片警与温馨寄语,从独居老人忘带钥匙时邻居主动开门相助,到老人生活起居简单照料等都是叩开邻里心门的钥匙。一张联系卡片,它让“邻里不相识”变成“有事随时呼”,以点滴互动打破陌生壁垒,让信任在互帮互助中生根发芽,不断架构筑牢邻里相互理解、彼此相互信任的桥梁。
一份守护:温情点亮“夕阳红”
以邻里离得近为视角,充分发挥楼道里、院落旁、邻里间尊老、敬老、助老服务优势,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设计专属于老人守护方案。针对健谈爱热闹的老人,守望志愿者们会加大探访的频次,通过问一声、看一眼、多走动来掌握老人的身心健康。对于沉默喜静的老人,将会适度调整探访的频次和方式,通过关注老人门前日历更新、报纸拿取、盒饭认领……用悄无声息地观察模式关注老人的生活起居。“望邻好”宗旨就是要望您好,要让这一份份守护成为老人晚年生活最幸福、最温情的保障。
一份坚持:织就温暖“生活网”
由一份守护变成N+服务。随着服务对象挖掘,守望老人的志愿队伍的不断扩充。我们的服务内容不断从一到多,我们的标准从求量到提质。“守望者”们的加入不单单只有老人对门的邻居,更是覆盖单元户、邻楼户、物业及志同道合的友人们。服务功能上从“一本日历”为纽带,链接更多的能人巧匠加入到近邻守护的队伍中,为老人提供“营养搭配”、“医学护理”、“理发维修”等多样化微服务,让老有所养更加充满“烟火气”,让老有所依织就整个社区生活网。
“自从签约服务后,有志愿者探访,有邻里的帮忙,感觉楼道里招呼声都变多了,别看屋里只住我一人,我身旁却是一群人在关心着我,这就是亲人不在身边却胜似在身边,让我心里暖乎乎的!”社区独居老人黄奶奶激动地告诉记者。
琥珀街道飞虹社区以“党建+治理”为轴心,用“微心愿”激发“大服务”。通过“望邻好”近邻照料模式,帮助高龄、独居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社区为老、助老、养老服务功能,共同守护银龄幸福生活,打造睦邻善邻的和谐家园!(冷梅 陈三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