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魅力乡镇要闻
合肥“城市大脑”生长记:数字重塑智慧之城
来源:黄紫燕 2025-05-31 14:43:19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张文洲

合肥市政务云机房(合肥日报资料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经济、文化、科技的汇聚之地。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合肥市坚持“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数字底座:编织城市“神经网络”

在合肥,一个无形的“大脑”正悄然生长。它没有物理形态,却以海量数据为血液,以智能算法为神经,重塑着城市的运行逻辑与治理模式,驱动这座科创之城向未来加速奔跑。这就是合肥精心构建的“城市大脑”。

“合肥‘城市大脑’主要由数字底座、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三部分构成。如果用台式电脑来打比方,数字底座就像电脑主机,智能中枢好比电脑系统,智慧应用相当于各类软件。”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数字化应用处处长张弓说,“城市大脑”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以其智能化、高效化和人性化的特点,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城市大脑”要运转,坚实的数字底座必不可少。合肥深谙此道,十余年来持续统筹推进市级政务云(信创云)、电子政务外网、政务数据中心和量子城域网等全市统一的“云、网、数、用、安”基础设施建设应用。

作为数字政府的“超级心脏”,政务云在业务高峰期为全市28个单位、70个业务系统提供780台虚拟服务器,迈出了政务集约化建设的关键一步。“过去,各单位部门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分散且难以协同。政务云的建成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整合和高效共享,各部门数据实现互联互通,极大地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和数据利用价值。”合肥市信息中心信息化基础部部长胡飞介绍。

这朵“云”在不断进化。

2025年,合肥响应国家信创战略和数字安徽建设要求,启动信创政务云服务采购项目,已完成52项服务云管平台上架、14项算力服务建设。

“全市一朵云”变得越来越强大和自主可控,电子政务外网则像“数字血管”,连接着全市2000余家单位,保障政务信息的高效、稳定流通。此外,合肥还建成了包含8个核心站点、159个用户节点、光纤全长1147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为全市39个系统提供了安全通信保障。

智能中枢:让数据流动与“思考”

“城市大脑”有了强大的数字底座,还需要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的智能中枢,合肥紧锣密鼓,计划构建一套强大的“城市操作系统”。

“城市操作系统”如何建?2021年,《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2021-2023年)》指明了方向,合肥“城市大脑”将按照“1+3+4+N”原则建设,即1个市级大脑、3项基础设施、4大城市中台和20个领域100项左右的智慧场景建设应用。

“4大城市中台就是合肥‘城市大脑’的‘操作系统’。”合肥市信息中心智慧城市推进部部长宛亮介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操作系统”已不断迭代升级,“进化”成合肥市城市中台(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合肥市级节点)(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合肥市级节点”),如今已完成云管、数管、用管等5个子平台开发上线。

截至目前,云管子平台统筹管理全市各类政务云,接入各类异构行业云资源,实现统一纳管、合理调配、弹性扩展,现已上架云资源92项、安全资源27项。数管子平台打造统一数据底座,承载全量数据标准化管理,推动数据资产要素化和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用管子平台围绕应用开发、部署、运行等关键环节,打造轻量化开发工具,支撑各类应用快速开发迭代和复制推广。运维子平台实现全链路、可观测、自动化运维,构建运维一体化体系。基础安全运营子平台面向政务外网等提供基础安全的监测预警及安全运营服务。

在宛亮看来,一体化平台合肥市级节点最大的“功劳”在于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新范式。

一体化平台合肥市级节点统一管理系统(资料图)

“一体化平台合肥市级节点建成后,汇聚整合海量政务数据,提高数据共享与利用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城市治理智能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宛亮说。

近年来,合肥持续开展数据工程暨“全量全要素”归集行动,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提升数据资源一体化支撑能力,推动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427亿条公共数据归集,并通过能力整合支撑平台上线信息能力总数3200余个,数据赋能总数4.55亿次。

智慧应用:浸润城市多类场景

“说到底,合肥‘城市大脑’要为城市发展、治理、生活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提升服务。”合肥市信息中心负责人王明元说。

当强大的数据底座与智能中枢融合,“城市大脑”在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结出智慧硕果,让城市运转更高效、居民生活更便捷。

走进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巨幅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市交通数据。平均每天2亿条的多源信息汇聚于此,形成庞大的城市交通感知体系。“交通超脑”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智能生成交通拥堵报告,优化城市交通治理。

“过去高峰期拥堵的路口,如今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信号配时,实现179条涉及862个路口的绿波道路长度达到306.03公里。联网路口绿波覆盖率为27.56%,干线平均行车速度提升34.5%。”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交通超脑”还实现信号灯智能优化、交通事件主动预警、恶劣天气导航等29项应用。

在城市运行方面,合肥城市治理“一张图”按照“系统联通、数据融通、指令贯通”总体思路,构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市域治理典型场景建设,逐步实现“决策指挥一图全揽”,让城市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城市运行的全貌,精准发现问题并快速决策。

在经济发展领域,“一张图”助力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指标监测;在城市管理中,它实现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的精细化管理;在应急调度中,它为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提供有力支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张图”助力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治理……

“城市大脑”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城市治理水平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寻常生活中。

在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AI政务导办数字人终端”支持1800多个事项的问答咨询和办事引导,“AI政务综窗助理”辅助窗口工作人员,将收件时长平均缩短80%。线上,“合小i”依托讯飞星火、DeepSeek双引擎,能够精准回答市民问题,推动服务能力从“能用”到“好用”转变,实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转型。

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模型政务智办专区(资料图)

自2024年起,合肥整合48个部门的312个政务服务事项,上线3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办件量超27万件。例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让市民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多项证件的办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眼下,合肥“城市大脑”正沿着既定“轨道”,为城市智慧化进程注入澎湃动能。未来,合肥将沿着技术迭代、场景深化、生态繁荣的方向推动“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合肥样板”, 持续释放“数”活力,共绘数字未来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