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5月21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龙河路社区党委联合蜀山区幸福里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安徽大学国际学院、安徽省社家健康养老产业集团、中国平安安徽分公司共同举办“粽香传情承古韵 香囊递意融中外”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来自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与辖区老党员、热心居民欢聚一堂,在粽叶清香中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72岁的老党员郑桂林手持翠绿粽叶,向留学生们示范“折角、填米、裹叶、扎绳”的传统技法。“糯米要压实才能成型”“棉线要绕三圈才牢固”,在社区老党员和热心居民手把手的指导下,留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来自俄罗斯的玲萱边学边记:“中国粽子的四个尖角就像龙的鳞片,这让我想起屈原投江的传说。”活动过程中,社区文化志愿者同步讲解着端午悬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等习俗,留学生们不时发出惊叹声。
当一笼笼粽子开始蒸煮时,非遗传承人袁惠云老师带领大家制作中药香囊。“丁香、艾叶、藿香各取3克,装入绣有‘平安’字样的锦袋......”留学生们认真称量药材,俄罗斯姑娘顾湘将香囊系在腰间:“我要把这个能驱蚊的中国‘魔法袋’带回家乡。”活动现场弥漫着草药的芬芳,不同语言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而一旁的社区食堂中,刚出锅的粽子揭开锅盖,刹那间,蒸腾的热气裹挟着糯米与粽叶混合的清香扑面而来,留学生周欧乐咬下第一口自己包的四角粽,软糯的米粒在齿间散开,蜜枣的香甜瞬间在味蕾绽放,不禁发出惊喜的赞叹:“太不可思议了!我从未尝过亲手包的粽子,每一口都像在和中国文化对话。从准备食材到包裹成型,每个步骤都充满仪式感,这不仅是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
活动尾声,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将新鲜出炉的粽子送往辖区每位百岁老人家中。看到熟悉的“红马甲”,106岁的王玉芬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话家常:“现在的日子就像这蜜枣粽,越来越甜喽!”
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通过“非遗传承+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既让留学生深度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社区长者感受到温暖关怀。下一步,龙河路社区将继续搭建中外文化互鉴的桥梁,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国际学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蔡晨晨 陈正 孙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