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长丰县岗集镇大窑村联合斗镇社区、三十埠社区、桃山村,在大窑村乡村振兴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培训班,筑牢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此次培训班有四村(社区)“两委”成员及党员代表共150余名党员参与,通过创新采用“领学原文、专题研讨、专家授课”三个环节,有力推动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落地见效。
深学细悟强根基,校准作风“度量衡”
培训首阶段以“原文学、系统学”为核心,由四村(社区)负责人分专题领学,为整个培训筑牢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斗镇社区党总支书记付世波逐字解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在解读过程中,他紧密联系基层工作实际,如在社区组织活动、接待群众来访等场景中,哪些行为可能触碰纪律红线,为党员们划出了清晰的纪律边界,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不是抽象的条文,而是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
三十埠社区党总支委员张国文则从“十年成效”切入,通过一系列详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展现八项规定推动党风政风转变的磅礴力量。他列举了本地政府部门会议数量的减少、文件精简的成果,以及因作风转变带来的群众满意度提升数据,让党员们直观感受到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来,党风政风在实际工作中的显著变化,深刻领悟到八项规定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
桃山村支委委员胡培俊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为主题,讲述制度重塑政治生态、引领社会风尚的生动实践。他分享了村里在八项规定实施后,红白喜事从大操大办到简约朴素的转变,以及村民们对这一变化的认可与支持,让党员们看到八项规定不仅影响着政治领域,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了社会风尚。
大窑村党支部书记贾玉珍领学《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结合基层治理难点剖析理论内涵。在农村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作风建设要求,引导党员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通过她的领学,党员们更加明确了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时刻以党的作风建设要求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
互动交流话担当,共绘清廉“同心圆”
在联合党员活动日环节,四村(社区)党员代表结合岗位实际分享学习心得,将培训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桃山村发展对象张玲以“从一粒米看‘紧日子’”为题,讲述参与村级财务监督、推动办公资源节约的实践经验。她提到在村级财务审核中,如何严格把关每一笔开支,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做起,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村级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让党员们认识到清廉作风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大窑村预备党员吕丁立足乡村振兴一线,畅谈在项目建设中严守纪律、杜绝“微腐败” 的体会。他分享了在村里道路建设项目中,如何严格监督工程质量、资金使用,防止出现偷工减料、虚报工程款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切实为村民谋福利。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党员们纷纷表示,将以八项规定为标尺,在群众服务、村务管理中践行 “严真细实快” 作风,共同绘制基层清廉建设的 “同心圆”。
专家授课明方向,凝聚振兴“新动能”
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张玉龙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纠正“四风”》为题作专题授课,为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场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基层实际的知识盛宴。他从 “制度逻辑、典型案例、基层实践”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八项规定的核心要义。在讲解制度逻辑时,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目的以及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地位,让党员们对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针对农村“微腐败”、形式主义等问题,张玉龙讲师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建议。在防范农村“微腐败”方面,他建议加强村务公开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监督;对于形式主义问题,他强调要精简会议流程、注重工作实效,避免为了留痕而忽视实际工作成果。授课内容为党员干部提供了纠治“四风”、提升服务效能的“方法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清风动力”。
培训最后,大窑村党支部书记贾玉珍作总结发言,号召四村(社区)以“联学联建”为纽带,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做到“三个带头”:带头严守纪律规矩、带头服务群众需求、带头创建清廉村居。此次培训通过“跨村联动、资源共享” 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有深度、交流研讨有热度、成果转化有力度,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清风动力”,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杨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