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经开区莲花中心明珠华庭小区的老屋里,15岁的小彦(化名)伏案于堆满课本的旧餐桌前,彩铅沙沙游走,一幅向阳绽放的向日葵水彩画跃然纸上。“社工阿姨说,向日葵总是朝着光的方向生长。”这个曾因家庭变故将自己封闭的女孩,在经开区社发局、莲花中心、润生社工等多方力量的帮扶下,正坚定地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明亮未来。
破茧成蝶:一株向日葵的向阳新生
最初接触小彦,源于小彦奶奶的眼泪。小彦父母离异多年未归,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住在年迈的爷爷奶奶家。针对小彦家庭的复杂困境,莲花中心迅速链接“心莲心”社会救助项目统筹实施系统性帮扶。通过“政策托底+精准介入”机制,以民政救助保障基本生活,同步启动“全域守护”行动。面对小彦的心理封闭,创新“破冰三步走”策略,组织团队以物资代送、健康关怀等非侵入服务建立信任,经多次柔性接触将帮扶升级为“每周入户”的常态化模式。针对隔代养育难题,设计“家庭时光胶囊”等互动活动,帮助奶奶运用正向激励技巧,打破餐桌沉默僵局。同时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联动画室、学校构建支持网络,为小彦开辟艺术通道,使其从教室角落走到台前。对小彦和其家庭的持续关注,见证了小彦成长的每一步。莲花中心通过“物质保障—情感重建—发展赋能”的递进式干预,彰显莲花中心“让政策温度穿透最后一米”的理念。
五“莲”聚力:党建引领织密保护网络
小彦的故事并非个例,而是莲花中心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莲花中心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党建引领五“莲”治理模式,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地生根,让越来越多如小彦般的困境儿童从受助者蜕变为追光者。
统筹“莲”平台,建立经开区首家街道级未保站、3家社区级保护工作点,打造资源汇聚的共享阵地;精准“莲”需求,为辖区内95名低保家庭儿童、残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11类特殊儿童群体建立“一户一案”需求及帮扶台账,力求精准帮扶;实施“莲”项目,依托“小莲蓬成长驿站”推出7大特色品牌项目,以项目化推出直击痛点的暖心服务。培育“莲”人才,吸纳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人才5名,培育专项志愿服务队伍7支;匹配“莲”资源,依托爱心联盟,与学校、公安、法院和爱心企事业单位等48家单位形成支持网络。
全民共治:从“独唱”到“合唱”的温暖嬗变
近年来,莲花中心运用五“莲”治理模式,通过资源联动,构建“1+4+N”困境儿童关怀模式(“1”即“小莲蓬”儿童成长驿站平台;“4”即社区+社工+志愿者+多方力量;“N”即多样化服务),推动形成一平台多品牌的关爱帮扶格局。
“星星守望”和“梦之桥·悦心坊”自助互助项目为自闭症儿童撑起一把“守护伞”;“星星法庭”项目关注校园霸凌和家庭暴力,为困境儿童穿上“法律盾”;“一起守护心灵绿码”项目4年专注儿童心理健康,成为200余名特殊困境儿童“心情港”;“童眼看经开”项目则为困境儿童打开知识和职业体验的“新视界”。
这些项目的组织者或者志愿者,大多是辖区居民。他们中有特殊儿童家长、热情的宝妈、热心的退休老人,还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律师和教师等群体,通过带着对困境儿童关心关爱的热心爱心,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来,让社会服务从政府“独唱”变成全民“合唱”,也让温暖在人们的心间悄然流淌。
从微信上的一句问候,到入户时的一个眼神,再到活动中的一个拥抱,一个个温暖的瞬间,既是困境儿童成长的缩影,更是全民共治下“孤岛连成陆地”的温暖见证。(刘本英 杜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