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社区做志愿者,不仅能帮到街坊邻居,还能兑换生活用品、使用活动室排练节目!”近日,家住合肥经开区芙蓉中心金炉社区创泽园的方阿姨通过“志愿积分银行”兑换到了党群服务中心的舞蹈教室使用权,她的经历正是社区创新推行“阵地换服务”机制的生动缩影。
小积分撬动大能量
合肥市金炉社区成立于2024年初,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破解党群服务阵地“建而不用”与居民需求“供不应求”的双重难题,金炉社区党委于2024年11月份推出并积极落实“志愿积分银行”制度。居民参与治安巡逻、环境整治、助老服务等志愿活动,可按照服务时长转化为“爱心积分”,2小时积5分,月度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当积分累计至10分,即可兑换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使用权、技能培训课程或按照相应积分数兑换生活服务礼包。这种"服务—积分—资源"的闭环机制,让志愿服务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区货币”。
资源流转催生共治活力
通过积分兑换系统,社区书吧、健身室、舞蹈室等6处阵地日均使用率提升至85%,工作日白天原本冷清的舞蹈教室在志愿者组织下焕发新生,每周开设绰约风尚公益课程,吸引近百名居民参与;闲置的多功能厅变身为“金嗓子合唱班”,由文艺骨干带领居民唱响社区之歌。退休音乐教师刘阿姨用积分发起声乐培训课,带动18名居民组建社区合唱团;全职妈妈汤女士通过组织亲子阅读活动积累积分,成功兑换图书室季度卡。“现在大家抢着认领服务项目,楼道堆物、邻里纠纷这些‘老大难’问题都变成了积分任务。”社区党委书记葛圣娣介绍,今年以来已有200余人注册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30余场,舞蹈教室的预约排班表甚至需要“拼手速”抢号。
双向奔赴缔造温暖家园
“阵地换服务”不仅盘活了物理空间,更搭建起情感联结的桥梁。当党员活动室变身“邻里议事厅”,当图书室拓展为“共享技能站”,居民从服务的“旁观者”转变为社区的“建设者”。目前积分兑换清单已涵盖30余项内容,既有场地使用权、生活用品等实体资源,也有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专业服务,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循环。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金炉社区用“小积分”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大文章”。这种以服务换服务、用爱心暖人心的创新实践,正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居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加油站”。(陶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