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时光”润桑榆 三里庵街道龙河路社区织密“幸福来敲门”服务网络
来源: 2025-05-17 19:05:55 责编: 余红霞

作为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之一,龙河路社区立足10522户户籍人口、服务7313名常住居民的实情,精准服务1613名60岁以上老人、546名高龄老人(含11位百岁老人)的特殊群体,创新打造“党建领航·幸福敲门”养老服务品牌,将“窗帘之约”经验与本土实际深度融合,建立“党员带头、多元协同、专业赋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样板。

一、数据赋能精准服务,构建多元协同服务网络

面对4211户户籍家庭中1613名老年居民,特别是11位百岁长寿老人的特殊需求,社区党委创新“党建+志愿”模式。组建45人规模的龙河“馨”光志愿服务总队,其中党员24人,物业人员11人,高校志愿者骨干10人,形成“1个总队+5个服务专班”(“馨暖相伴”生活照料队、“杏林馨光”健康护航队、“乐龄馨声”精神慰藉队、“智享银龄”科技助老队、“馨火相传”文娱传承队)的运行架构。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三个精准”:精准识别60岁以上老人分布情况,精准掌握546名高龄老人健康档案,精准对接11位百岁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构建起“15分钟应急响应圈”。

二、创新"五个一"服务标准,深化长效服务机制

社区党委创新推出“五个一”服务承诺体系:每周电话问候保联系,每月上门服务解急需,每季健康评估护安康,每年全家福拍摄留记忆,重大节日关怀礼传递温暖。同步建立“幸福积分”激励制度,将服务时长转化为积分奖励,推动24名党员志愿者形成“结对帮扶”机制,11名物业人员担任“应急联络员”,10名高校志愿者开展“专业服务日”。目前累计开展健康监测服务420余次,代购代办服务80余件,专业社工服务60余场。

三、打造“三融合”服务场景,提升服务内涵品质

深挖1613名老年居民需求特点,打造“党建融合、专业支撑、情感浸润”的服务场景。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四季养生课堂12期,邀请安徽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打造“代际心桥”工作坊12场。在常态化服务中创新“三融”工作法:融合红色物业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融合高校资源建设“银龄课堂”,融合家庭力量构建“邻里互助”网络。针对辖区11位百岁老人开展精准服务,依托龙河路社区"馨"光志愿服务总队专业力量,整合特色志愿服务队资源,系统开展生活帮扶、医疗监测、情感支持等个性化服务,既满足百岁长者多元化养老需求,又推动形成"需求发现-资源对接-服务优化"的可持续发展闭环,持续擦亮"幸福养老"社区品牌。

四、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放大品牌辐射效应

将“幸福敲门”服务标准化为“五步工作法”:建立需求清单、组建服务团队、制定服务清单、实施服务项目、评估服务成效。通过“幸福指数”评估体系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目前服务模式已延伸覆盖至3个居民小区,培育孵化7支社区自治组织,培育社区领袖21名。

下一步,项目将深化资源整合,引入全国首届道德模范徐辉领衔的“假日燃气安全小分队”、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硕博”爱心义诊团(全国“最美志愿者”齐亚军团队)等专业力量,打造“家门口”的高品质为老服务网络,让辖区老人“需求有响应、服务有保障、生活有温度”,持续擦亮“幸福敲门”民生品牌。

站在新起点,龙河路社区将继续深化“幸福敲门”服务内涵,探索“智慧养老”新路径,推动形成“一核多元、共建共享”的社区养老生态圈。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亲切的探望、一场暖心的健康服务、一张温馨的全家福、一份贴心的关怀礼,在烟火寻常处织就幸福图景。让每位长者都能享有“身边有照应、健康有保障、精神有寄托”的幸福晚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龙河样本”。(蔡晨晨 陈正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