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是天柱山所吗?我是博物馆的防灾巡查员,我们大楼后面的边坡出现局部崩塌迹象,情况紧急!”“收到,我们马上到现场。”4月28日上午,在安徽省潜山市举办的一场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演练中,相关参演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行动,有序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此次演练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安庆市政府主办,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庆市应急管理局、潜山市政府协办。演练模拟台风过境引发强降雨,以“场景位移+时间跨域”的实战形式,以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避险转移和专业防灾为核心内容,共设计了“风险预警、防御响应、巡查监测、转移避险、发现险情、专业防治、复查评估”7个科目,是一堂极端条件下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示范课”。
“各位游客,请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撤离……”广播响起,“游客们”排成队,快速而有序地沿着指定路线向安全点转移。与此同时,潜山市天柱山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立即向上级报告,潜山市自规局、应急局迅速派人抵达现场,组建险情应对处置现场指挥部,驻守潜山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也闻讯而至。
“嗡……”无人机在轰鸣声中腾空,北斗定位设备、全站仪、裂缝仪等多种装备被应用于初步勘查,实时监控坡体裂缝变化。
天柱山镇民兵应急排和专职消防救援队奔赴现场,各队员分工明确,一边开展反压坡脚等工程抢险、铺设防雨布,一边组织周边住户转移避险……在各单位和专业队伍的协同努力下,“滑坡险情”成功解除,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总院院长张和成介绍,此次演练共动用群测群防、专业支撑、抢险救援、要素保障等力量100余人,无人机、激光雷达等装备(设备)30余台(套),同步组织线上直播,15000余人在线观摩学习。“充分展示科技赋能精准防灾成效,实现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系统培训、锻炼队伍、广泛宣传’3项目标。”张和成说。
“实战演练提高了我站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能力,科技防灾技术协同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安徽省地质环境监察总站副站长王守沛对记者说。
据悉,此次演练是提高全省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的有力举措。安徽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6.82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牢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专业支撑的工作体系,系统推进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防御响应”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完成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全覆盖,累计巡查排查风险隐患13.27万点次,发现隐患点713处;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1.42亿元,避险搬迁3349人、工程治理308处、排危除险546处,有效消减地质灾害隐患点1332处;强化预警和响应联动,成功避险30起,避免163人伤亡,实现连续9年全省地质灾害“零死亡”。
“我们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相关预案,让广大群众熟悉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知识,增强全社会防范应对地质灾害的意识。”张和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