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季度各省份汽车产量“放榜”,安徽首次摘得“双料冠军”——汽车总产量76.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均居全国第一。
单就新能源汽车产量分析,安徽能够换道超车跃居第一,长丰县堪称“功臣”之一。2024年,长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整车产量达95万辆,占全省的59%,在全国县域中位居第一。
虽然今年一季度长丰新能源汽车产量尚未公布,但综合同期长丰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8.0%、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等数据分析,长丰对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贡献度在持续“加力”。
2025年春节后上班不久,长丰县召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
4月29日上午,随着合肥(长丰)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多个项目又将“落地生金”,其中既有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又有新招引落地项目。
“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如今,长丰正在争分夺秒地将其变为美好现实。
两个故事
从旁观者的角度剖析,长丰为什么有底气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先来听两个小故事。
在4月29日上午举行的产需对接会上,约有200位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代表参会,每人都领到一本厚达432页的《国家和省惠企政策白皮书》,这本由长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4月“新鲜”编制的“大块头”,全是规上企业政策咨询服务方面的“干货”。
“这真是一份特殊的‘伴手礼’,惠企政策一目了然,长丰县真贴心!”一位参会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去年10月,魏家凉皮全国唯一“乡镇店”在长丰县下塘镇开门迎客。这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合肥比亚迪有不少陕西籍员工,对家乡的美食代表魏家凉皮念念不忘。时任长丰县主要负责人带队跑了一趟西安魏家凉皮总部软磨硬泡,才把原本不愿到安徽拓展市场的陕西美食“请”到了合肥。
“只有优渥的政府营商环境土壤,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吃上家乡美食的那一刻,比亚迪合肥工厂相关负责人通过微信对下塘镇主要负责人感慨地说。
可以说,“金牌店小二”的服务意识已深入长丰县各级领导干部骨髓。或许,这就是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最大底气。
从1到N
“过去5分钟打一个烧饼,现在50秒下线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对于下塘镇的描述,这是广泛流传于网络的一句。
纵观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0到1”“从1到N”背后的密码,是比亚迪,又不仅仅是比亚迪。
在4月29日的活动上,合肥亚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鲁超作为存量企业代表上台发言:“长丰把企业家当成娘家人,我们从初来者变成共建者,政府和企业真正做到了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我郑重承诺,将以商招商、以产聚才,助力长丰早日建成世界级汽车城。”
“依托当地区位、产业、人才、政策等优势,我们选择投资汽车零部件项目,与长丰携手共进。”新招引企业代表中科精益(湖州)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胡善庆说。
正因如此,比亚迪、中创新航、佳通轮胎、优信汽车等4个百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延锋国际、深圳弗吉亚、银轮等“一连串”汽车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截至目前,长丰已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220多个,构建了从电池、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千年古镇下塘,正从“烧饼小镇”华丽转身为“千亿制造镇”。
“世界级”
4月29日,《合肥(长丰)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规划探索》同步发布。
根据规划,长丰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策略以“区域联动+产业协同+生态共建”为发力方向。
具体来看,规划是以比亚迪为链主,打造出“一核两区三港四带”发展格局,共同支撑起新能源汽车城的“四梁八柱”。
其中,“一核”是依托下塘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核心基地;“两区”分别是水湖、岗集、吴山等汽车零部件配套区,以及双凤经开区、双墩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区。
“三港”分别是围绕长丰港加快庄墓货运码头建设,谋划港口物流园;围绕下塘专用铁路货运线,扩容提质综合物流基地,打造公铁水联运枢纽;围绕左店通用机场,打造涵盖观光游览、飞行体验、航空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
“四带”分别是“一河两湖三渠百库”汽车文旅带,合淮路、合水路产业发展支撑带,魏武路科技创新带,北部片区产城融合发展带,联动周边、辐射皖北。
“世界级”,是当下的目标,更着眼于未来。业内普遍认为,纯电并非新能源汽车的尽头。
难能可贵的是,长丰县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规划中,已提出“推动氢氨融合技术工程化应用”,目光瞄向更远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