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岳西:“金融+科技”推动蔬菜产业“量质双升”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2025-04-27 14:49:37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张文洲

“我们这里的茶园,种的全是有机茶,开园比较迟。去年是4月8日开园的,今年开园时间是4月10日。”这段时间,岳西县山水间种养合作社的茶园处于紧锣密鼓的采茶期。“平均每天有近百人采茶,每天要给采茶工人发工资近2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王世遐说。

山水间种养合作社位于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高屋村民组,成立于2012年,是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流转了1020亩土地,致力发展特色生态型农业,以设施蔬菜和高山茶叶种植为主,另外还有小面积的果树种植、水产养殖。

“我们合作社现有蔬菜大棚134座,占地面积70余亩,茶园面积有660余亩,种的是黄金芽茶。”王世遐告诉记者,由于大部分蔬菜大棚建于2015年前后,有些大棚的“骨架”已出现锈蚀、断裂等老化现象。

“2024年,我们抓住岳西县实施‘特金科’项目的契机,将50多座老旧大棚进行了更新,并配套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总投入60多万元,项目资金补贴了一半。再就是,加大与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合作力度,示范推广更先进的蔬菜绿色种植模式。”王世遐说,“硬件和软件”双提升,肯定会促进蔬菜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蔬菜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社常年带动20多位村民从事蔬菜管理、采摘,人均年增加务工收入1.5万元左右。”王世遐介绍。

“‘特金科’项目,也就是‘特色产业(蔬菜)+金融+科技’发展试点项目。”岳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经中心主任王秀松告诉记者,近两年,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通过实施该项目,着力补齐科技、金融、基地、加工、销售等发展短板,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我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蔬菜产业,从而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推动产业规模扩大。”王秀松介绍,该县投入项目资金29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700万余元,支持9家经营主体新建现代设施蔬菜基地260亩,其中高标准玻璃温室10亩。

“项目实施后,设施大棚蔬菜亩产值达4万元以上,亩均增收2万余元,全县设施大棚蔬菜基地规模达750亩,带动农户316户,年产值3000万元。”王秀松说。

与此同时,岳西县投入资金200万元,与县农业担保公司合作,推出“蔬菜担”融资担保产品,两年来累计为21户蔬菜生产主体发放蔬菜担保贷款1170万元;投入资金40万元,与县国元保险公司合作,开展露地蔬菜保险1760亩,切实增强了蔬菜种植大户抗风险能力。2024年岳西县丰硕种养合作社为300亩茭白投保,受灾后获得理赔款7万余元。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该县注重蔬菜种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与省农科院蔬菜所合作,开展岳西高山蔬菜提质增效联合攻关,召开山区生态型蔬菜技术交流观摩会,举办蔬菜产业提升培训班,开展蔬菜新品种选育。

全县已建设蔬菜“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试验示范基地10个共计500亩;集成推广绿色防控、综合套养、水旱轮作、立体栽培等绿色高效栽培新技术5000余亩;建成现代化蔬菜育苗中心和蔬菜地方老品种资源圃各1个,多途径提升蔬菜产业科技服务水平。

在延伸蔬菜产业链方面,这个县先后投入资金115万元,支持8家蔬菜经营主体新建蔬菜初加工厂6个、三产融合创新基地1个、茭白文化馆1个,促进蔬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进寿光客商,投资建设蔬菜玻璃温室太空舱和鱼菜共生循环种养基地,发展蔬菜观光采摘、亲子研学和科普教育,打造以蔬菜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岳西县还严把蔬菜质量关,大力拓展蔬菜销售渠道。

“我们支持蔬菜生产主体建设蔬菜农残检测室、购置冷链物流车,在合肥、安庆新建蔬菜销售专营店4家;组织蔬菜生产主体参加合肥农交会、安庆上海农交会;举办茭白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岳西茭白专场推介,不断擦亮大别山绿色优质蔬菜品牌。”王秀松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