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德市柏垫镇,一场以“枫桥经验”为底色的基层治理实践正悄然绽放。该镇以调解为针、以乡情为线,织就了一张覆盖14个村(社区)的多元解纷网络,用“有温度的调解”为乡村振兴注入和谐动能。
“借钱体现了乡邻之间的情分,动手伤人既损情面更触法律。”近日,在柏垫镇粮长村党群服务中心,粮长村纪检委员谌大江对着情绪激动的卞某某耐心劝导。面对村民王传海索债被打的纠纷,他与民兵营长刘家武创新采用“三账工作法”:算清经济账、理明法律账、讲透人情账,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王传海之子送来“为民服务办实事 调解纠纷促和谐”的锦旗时,这场调解已超越个案意义,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凤桥社区的“锡兵调解室”更是柏垫镇调解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人民调解员杜锡兵凭借深厚的调解功底和群众的信赖,自2018年以来已调处100余件矛盾纠纷,成功率达100%。面对舒某与亲戚持续4年的山场权属之争,他联系法院工作人员现场调解,最终圆满解决。如今,“有纠纷找老杜”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近年来,柏垫镇在调解工作上不断探索创新。一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公德等融入村规民约,建成15个实践所(站)和123支志愿服务队,开展20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引导群众和睦相处,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另一方面,全面整合辖区资源,组建由17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五老”调解队伍,搭建矛盾调解平台。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化身“排查员”“分析员”,深入群众摸排矛盾隐患,让“小网格”汇聚民情“大数据”。同时,重视对重点人群的关爱,开展走访回访、健康教育、慰问帮扶等工作,加强心理疏导,传递基层温暖。
从粮长村承载着村民感激与认可的锦旗,到凤桥社区独具特色的“锡兵调解室”,柏垫镇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基层调解工作不仅能解开矛盾的“法结”,更能化解群众的“心结”, 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了鲜活的注脚,为乡村振兴绘就了温暖底色。(徐泽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