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肥东:科技赋能让农业增“智”提“质”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2025-04-17 10:16:24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张文洲

种植叶类蔬菜不用土,通过气雾提供营养,温度、湿度、光照可智能控制……4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的安徽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见到了这科技感十足的蔬菜种植新模式。

记者在该园区一期项目基地看到,这里共有鸟巢形植物工厂6座、土楼形科普体验温室1座、金字塔形科技展示温室1座,其中鸟巢形植物工厂为大规模蔬果种植标准化工厂,而土楼形科普体验温室和金字塔形科技展示温室则是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型温室。

“一期项目占地126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于2022年1月底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占地260亩,有8座植物工厂,已经部分投产。”安徽雾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顾国相说,两个项目满负荷生产的话,每年可产精品蔬菜瓜果近1000吨。

在园区鸟巢植物工厂1号棚,安徽雾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付江澜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这里种有意大利生菜、奶油生菜、紫叶生菜,生菜平均生长期约为30天,一年可种12茬,一个棚年产量在67吨左右。”

“您瞧,幼苗不长在土里,而是在种植槽上。”付江澜掀开生菜下方的泡沫板说,他们的科技团队通过新型气雾栽培技术,利用喷雾装置将精准配比好的营养液雾化,直接喷到蔬菜根系上,可根据蔬菜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在自动控制系统的调控下,为蔬菜提供相应的水分和养分,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此外,相对传统耕作方式,省去了翻耕土地、灌溉、施肥等用工,又大幅度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每一滴营养液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调配,同时所有营养液回流均会经过紫外线消毒杀菌,避免了作物栽培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交叉感染。”付江澜介绍,植物工厂采用现阶段最为先进的智能化环境调控系统,为蔬菜提供最佳生长温度、湿度环境,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在鸟巢植物工厂4号棚,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藤曼往高处生长,红艳艳的小番茄挂在藤条上,长势喜人。“小番茄一年可种植2.5茬,一个棚年产量约68吨。”付江澜说,目前,植物工厂主要种植生菜、小番茄、水果黄瓜、西瓜等。气雾栽培的蔬果,因有适宜的生长环境、精准的营养供给,产量是传统土壤种植的7至10倍,而且具有营养价值高、品质好、无污染的优点。

记者了解到,安徽雾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是肥东县政府招引的大型农业项目之一。2023年,该公司跻身安徽省首批数字农业工厂行列,还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

“三期项目正在准备开工,占地约100亩,主要建设农产品分拣包装、仓储配送中心。”顾国相说,三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保守估计年产值将在2亿元以上,安徽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也将成为长三角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科技创新正重塑农业生产全链条。在肥东,“智慧畜牧”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位于该县包公镇高亮村的安徽安泰种猪育种公司以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契机,通过物联网、AI算法等技术,实现猪舍环境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以及精细化自动喂料、自动清理粪污,养殖效率提升15%至20%;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生猪健康预警和生长数据动态管理,疫病发生率降低了30%‌。

安泰种猪育种公司现存栏原种母猪1500头,年出栏种猪、育肥猪18000余头,是国家级种猪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种猪标准化示范场。

“通过猪场数据的可视化大屏,员工可随时随地掌握猪场概况、猪舍内环境情况、猪只状态、异常警报、设备状态、采食量等信息,并通过系统智能化分析,对猪场作业进行有效干预,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该公司负责人王干松告诉记者,运用数字化管理每年可降低8%的运营管理成本。

 数字技术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肥东县以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将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巧妙地融入农业生态之中,着力构建智慧农业体系。

该县紧跟“数字合肥”建设步伐,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谋划实施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市级“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近三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6000多万元,支持智慧农业项目32个。

肥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源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8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6家。同时,建设了巢湖水域及滁河干流5G禁渔信息化平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智能监管平台等县级业务管理平台,稳步提升农业数字化管理水平。

“眼下,正在抓紧推进肥东县智慧农业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园区内人、物、环境的全面感知与互联互通,为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提供坚实基础。”李源辉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