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巷道,是村民日常出行的“最后一米”,也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镇以党建为引领,将巷道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用心用情铺就群众的“幸福路”。
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巷道建设并验收573条,共计12万4千余平方,惠及新兴镇辖区101个自然村。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巷道虽小,却关乎民生。新兴镇党委将巷道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镇巷道硬化工作,列清单、定计划、明责任,形成“党委牵头、支部落实、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保证工作有序推进,镇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镇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日巡查、周调度”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各村党组织对辖区内巷道进行全面排查、测量和统计,明确拟硬化巷道的具体位置、长度、面积和施工计划。镇农事中心同步跟进,及时将审核通过的项目纳入全镇巷道硬化实施计划,为工程推进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图”。
巷道建设不仅是修路,更是基层治理的“民生考场”。在推进过程中,党员干部和网格员主动上门,向村民宣传政策,解读农村巷道建设奖补实施办法,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化解矛盾纠纷。
“修路是好事,大部分群众积极性都很高,但也有些村民担心自家院子会被占,或者是有巷道冲着家门口这样的顾虑”新兴镇党委委员张镇介绍,针对这些问题,镇里充分发挥“五老”调解力量,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参与协调,帮助解决邻里矛盾。通过党员干部和网格员的耐心沟通,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巷道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修路不是简单的工程,而是关乎百姓生活的“民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新兴镇坚持因村制宜、因路施策,充分听取群众建议,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实际需求。
为保证工程质量,镇里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的作用,严格督促施工队按照标准施工,协调解决巷道平整、排水、承重等问题。巷道建成后,镇农事中心联合片区班子成员加班加点开展验收,对有疑问的片区进行复验,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检验。
与此同时,新兴镇还将巷道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引导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如今,一条条新修的巷道平坦整洁,邻里间交流更加频繁,孩子们有了安全玩耍的空间,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巷道修好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新兴镇村民感慨道“这路真是修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一条条巷道,连接的是民心;一段段通途,铺就的是幸福。新兴镇以党建为引领,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小巷道”成为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大通道”。(王琴琴 秦嘉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