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石塘镇:党建引领强根基 村社共建创新篇
来源: 2025-04-14 15:49:02 责编: 陈亮

面对山区700余亩耕地抛荒、水利设施薄弱的困境,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新桥社区党支部在镇党委的坚强指导下,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保粮食安全、促集体增收”为目标,牵头成立新桥社区惠农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碎片化土地、创新种植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合作社运营+村民共富”的振兴道路。

稳扎稳打探索复耕新路。2024年,社区对抛荒地实施高标准整改,因山区田块落差大、灌溉条件不足,迟迟无种植大户接手。为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社区主动扛起复耕责任。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原则,对水利条件较好的田块试种水稻,引入节水灌溉;对缺水地块试种耐旱玉米,创新保墒蓄水种植模式。2024年底,社区总结种植经验,对600多亩集中连片、灌溉便利的田块播种冬小麦,2025年开春投入五万元购置无人机开展撒肥、除草等飞防作业,极大地节省人工成本,提升亩产。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社区党组织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召开首届股东代表大会,22名股东代表审议通过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实现村党组织班子与合作社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合作社+村民+村两委”的股份构成模式下,村集体经济占股60%、村民自愿参股30%、村两委成员持股10%,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又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目前合作社已完成工商注册,取得营业执照,此外还建立起“党组织提议一理事会决策一监事会监督”三级管理体系,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营、风险可控,为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三产融合激活资源价值。合作社成立后立足山区实际,预期构建“一产稳粮、二产增值、三产赋能”的融合体系。农业生产方面,对于600多亩小麦田实施统购统销模式,利用无人机等新质生产力实行精细化管理;针对200亩缺水田块,调整种植结构,规划种植红薯与花生,其中红薯选用高淀粉品种,计划通过“自建加工厂+企业合作”模式开发淀粉、薯干等产品;花生种植聚焦体验经济,依托社区浮槎山生态资源,设计“秋收研学游”“农田采摘”等项目。三产融合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科技赋能,更以"种植+加工+农旅"的产业链延伸重构发展格局,最终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布局释放发展潜能。合作社制定“当年突破、长远布局”发展规划。2025年重点实施稳产增效工程:力保小麦产能,对红薯、花生生长实行周期监测,同步探寻红薯加工合资商或谋划建设加工厂,力争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中长期规划聚焦三产融合,计划合作社投入20万元建设红薯深加工生产线,开发特色产品;持续拓展农旅项目,力争创造数十个就业岗位,集体经济逐年增收,预计三年内撬动社会资本300万元。

从“抛荒地”到“致富田”,新桥社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践,是基层党组织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科技赋能稳粮增收,让产业延伸增值空间,真正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破困境、三产融合促振兴”的农村发展新路。随着社区一茬茬小麦破出土地,一辆辆汽车驶入浮槎山景区,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正书写着“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产”的崭新篇章。(宋经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