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安徽推进省级号源向40所市县级医院开放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2025-04-13 10:47:49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张文洲

4月11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五场“奋发有为往前赶”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记者从会获悉,2025年,安徽省将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推动卫生健康服务有得有感。

打造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去年以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上级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在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上取得明显成效。”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全省19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基本医保定点管理。建成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站点390个,提供急救服务33.6万人次。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累计培养1万余人。全年派驻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级及以上医师近2000人,诊疗服务75万余人次。

为推动医疗服务进一步向农村覆盖,省卫健委积极谋划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有需求的乡镇卫生院配备CT/DR等设备、医学影像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标准,行政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定点服务范围;力争90%的县(市)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健全农村急救体系,打造“30分钟急救圈”。高质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两年内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医。

与此同时,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打造我省县域医共体3.0版本,到2027年,实现牵头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有序就医格局、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县域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省级号源向市县医院开放

安徽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安徽将建强头部医院,全力打造两所高水平医院、12个高峰学科,建设6—10个省级医学中心,积极争创国家医学中心。

除此之外,安徽省将落实系列基层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推进省级号源向40家市、县级医院开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省级影像云平台,主要检查检验结果实现全省联通调阅,互认项目由119项增至382项。全省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儿科门诊、慢性病长期处方、预约周末疫苗接种服务。

聚焦“一老一小”,安徽将新增24个县级独立公办托育机构,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网通办,试点拓展妇幼保健机构产后康复、月子中心等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比例达到90%以上。开展医养联合体试点,力争全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100%。

此外,安徽省将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强化体重管理科学指导、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等15条举措。在22个县(市、区)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启动“两病”分级分类(红、黄、绿)管理,重点针对黄标和红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和并发症筛查。

强化生命健康产业“双招双引”

安徽省高度重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十大新兴产业。据介绍,安徽已形成覆盖药材种植养殖、医药研发制造、医药商贸、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等在内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已构建“一核两极一区多点”产业布局和集群。2024年,全省医药工业规上营收突破千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将聚焦生、化、中、械、合成生物和医疗康养等重点领域,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重点围绕基层医疗、血液安全保障、120急救、信息化、精神卫生、托育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示范引领性项目。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安徽将继续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推动共建大分子药物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合肥中心,鼓励高校增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推动医药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医工交叉”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医产融合方面,安徽省将促进生命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新业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拥有300张研究型病床的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今年也将投入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