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裕安区是淠史杭工程的核心区,淠河灌区枢纽工程――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在裕安区苏埠镇,横排头枢纽上游丰源湖水源保护区,承接上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四大水库来水,蓄水量900万立方米,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年均向下游输送优质水资源18.5亿方,是安徽省会合肥、六安城市的大水缸。
近年来,裕安区把守护“一渠清水送省城”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并借此契机,以防洪减灾,打造安澜水网;统筹城乡,织好民生水网;保护修复,构造生态水网;彰显特色,提升水文化网;多规合一,严守空间水网;改革创新,构建智慧水网为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两河两渠举纲、河渠纵横织目、库塘闸站系结”的裕安水网格局,为裕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安全保障。
安澜水网。根据该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洪涝灾害等,在现状防洪排涝总体格局的基础上,按照“蓄泄兼筹、系统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通过“蓄、疏、挡、排、控”等综合措施,加快完善以河道、堤防、水库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防洪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裕安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经过多年建设,该区重点河流堤防、集镇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裕安城区段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10年一遇。
民生水网。城乡供水方面。区内建成以淠河、淠河总干渠、汲东干渠为主水源的城乡供水格局;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总体思路,依托裕安水厂、裕安二水厂、裕安三水厂(徐集水厂改扩建)、独山镇清源水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山区供水规范化;加快推进平原区和山丘区供水工程管网互联互通,实现裕安区城乡供水清水互备,建成节约、均衡、高效的裕安供水保障体系,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截至2024年底,完成11家民营水厂收购接管,裕安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31%。灌溉供水方面。以裕安区浅山丘陵灌溉片、史河灌区片、淠河灌区片3大农业灌溉分区为单元,在现状灌区灌溉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增加区域蓄水能力;新建分路口鲍家杠提水站、固镇窦堰头一二级提水站等,提高汲东干渠供水保障能力;结合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提高用水效率;通过灌区渠道、小型水库、塘坝以及各型泵站的“蓄引提调”,逐步建设“内外相连、上下互济、多元互补”的抗旱水利工程体系布局,蓄引提相结合提升裕安区域内农业供水保障程度。截至2024年底,裕安区80%以上农田实现自留灌溉,水稻播种面积多年稳定在90万亩,农田水灌溉利用系数0.536。
生态水网。该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城系统治理、全域治理,以幸福河湖为抓手,打造全域幸福河湖。截至2024年底,全区已建成4条省级幸福河湖,区内有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成100公里绿色滨水生态廊道;建成3个水美小镇,10多个水美乡村。治理水土流失,系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区水土保持率93.24%,水土流失强度、面积实现双下降。2024年,全区3个国考断面、3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文化水网。结合裕安区自然资源条件,该区在河流两岸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将当地的治水历程、人物故事、人文风情与水利工程深度融合,建设自然风光带、滨河文化公园、滨河森林公园以及滨河湿地公园,贯通滨河旅游观光公路,并对沿河跨河桥梁、水利设施和绿地空间进行整体性的景观提升。结合裕安区淠河横排头枢纽上游幸福河湖建设工程,开展水文化建设,打造裕安区与西淠河“红源谷”文化景观带,形成西淠河红色文化走廊。独山镇开展水文化博物馆建设,风格与独山镇红色革命文化街巷统一,注重建筑美感,同时发挥水情科普宣教作用。打造横排头枢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示范区1个,升级横排头枢纽国家4A级景区。建设东、西淠河水文化风景带2个。(赵岩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