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百神庙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无事”找书记专项行动,通过创建网格化管理、一体化调处、积分制奖励等基层治理小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网格化管理提升幸福感
“用上了冲水式马桶,干净卫生,真的要好好感谢我们的小张同志!”被杨圩村向阳组缪旬武夸赞的小张就是该村朱庄网格片区的专职网格员张庆倩。在该村宣传普及推广改厕工作中,张庆倩多次走访网格片区农户,详细向村民宣传改厕的诸多有利方面,并积极帮助群众申报办理改厕手续,缪旬武就是在张庆倩宣传动员下主动申请改厕的一员。
网格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作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上的“微细胞”,如何科学设置网格并进行有效管理是推进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该镇以村民小组(中心组)为网点,以综治网格为基础,将基层党建、人社、民政、综治、防返贫动态监测、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类网格优化整合为“一张网”。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名专(兼)职网格员,推动形成“党组织建在网上、人员定在格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站式调处解民忧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以下调解协议,电动车驾驶者除承担伤者医疗费用外,一次性向伤者支付陪护费、误工费等各类赔偿款人民币2500元,双方互不追究对方责任。”在该镇“一站三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内,经镇综治中心、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一起由电瓶车碰撞行人引发的责任赔偿纠纷顺利达成和解,签署调解协议。“原先准备到县法院去起诉处理,没想到在镇上就能达成调解协议,调处过程很公正,结果我也很认可!”事故中受伤行人束庆梅在签署协议后满意地说道。
优化基层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近年来,该镇立足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调处、多元化解,构建“一站式”联调联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该镇已先后累计投入近二十万元资金,对原综治中心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整合资源、“建章立制”,打造集信访接待、矛盾调处、法律服务和综治维稳于一体的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综治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前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现在,依托‘一站三中心’为民服务平台实现人员集中办公,矛盾联合调处,大大提高了化解效率和质量。”曾胜勇介绍道。据了解,自该镇“一站三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已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75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事项235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项目18个,现已成为该镇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主阵地”、优化基层治理的“大平台”
积分制奖励赋能乡村治理
“真没想到,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还能增加积分,还能到村委会兑换实物,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在村民大会上,荣获舒平村2月份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榜首后,该村陈冯庄村民组的钟读炳激动地说道。为激发群众爱干净、讲卫生的内生动力,该镇把试点建设“积分超市”作为创新基层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精心打造“微举小超”奖励平台,通过对群众的“文明行为”进行打分,以“讲文明、挣积分、取实惠”的方式循循善诱,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据悉,为了使积分制管理规范合理、行之有效,在村两委主持下,村民自行商议制定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细则,建立正面清单加分、负面清单扣分机制。采用“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公示,一季度一兑现”的实施办法,根据农户及个人季度积分累计情况兑换相应生活日用品。同时,对“红榜家庭”优先给予“最美家庭”“文明卫生户”“美丽庭院”等评选资格,对“黑榜家庭”实行“曝光—整改—达标—公示”闭环管理,督促“黑榜”家庭转变思想、限期改正。积分制管理就是为了创建长效管护机制,充分发动群众,让老百姓自觉参与到美丽村庄建设中来,改变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环境整治‘独角戏’现象。”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新保介绍创建积分工作制政策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