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阳县殷涧镇宋集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群“土专家”“田秀才”与科技人才携手,将一颗颗珍稀菌菇变成致富“金钥匙”。从菌种培育到烘干加工,从田间管理到市场开拓,人才力量贯穿产业链条,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技术人才引领:破解“从无到有”的种植难题
羊肚菌对生长环境极为苛刻,宋集村能实现规模化种植,离不开“双线人才”的支撑。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植物学博士何华奇教授团队组建“智囊团”,全程跟踪指导,引进高产菌种,针对宋集村土壤特性优化培养料配方,攻克菌丝定植率低的技术瓶颈。本土“技术先锋”陆岩岩,作为宋集村党总支书记的他带领村民反复试验,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将大棚温度精准控制在15-18℃,使亩产鲜菇跃升。
养护团队精耕细作,守护“黄金生长线”
在1300平方米标准化大棚中,2名村干部分工协作:乡村振兴专干宋国银经培训后成为“技术骨干”,每日监测棚内温湿度,利用遮阳网(遮阳率95%)和雾化喷淋系统调节环境,确保菌丝在pH 6.5-7.5的土壤中健康生长。村干部陆乃杏成立6人菌床管护组,负责翻土、覆营养土、覆膜等精细化操作,按“深耕→覆土→下菌种”标准化流程作业,将杂菌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标准化采摘加工,锁住“舌尖上的鲜味”
春光明媚,百余亩羊肚菌种植基地也迎来大丰收。凌晨5点,基地的“采摘突击队”已开始忙碌,陆乃杏给采摘队员们讲解判断羊肚菌成熟度的方法和传授采摘技巧,带领6名村民在菌盖完全展开时轻撬采收,确保鲜菇完整率达98%。截止至3月底,宋集村羊肚菌亩产高达1000斤,从“鲜”到“干”,经历四个阶段加工处理,烘干后每亩约百余斤。
销售人才拓市,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宋集村依靠销售人才积极拓市,在品牌建设上,注册“宋集羊肚菌”地理标志,设计文创礼盒提升产品影响力。同时,开展订单农业,与长三角餐饮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开发羊肚菌肽粉、即食汤包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价值。如今,在人才与科技的“双轮驱动”下,宋集村羊肚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带动周边50户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
下一步,宋集村将发展“专家指导+农户入社”模式,培育12名本土技术员、5名电商运营人才,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种植大棚到消费终端,宋集村的羊肚菌产业充分彰显了“人才兴则产业兴”的道理。这群扎根乡村的“新农人”,正凭借智慧和汗水浇灌共富之花,让珍稀菌菇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解锁亩产万元背后的“共富密码”。(李敏 姜静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