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树,半部村史。在东至县木塔乡众多珍稀古树中,一棵位于横山村古徽道上的苦槠树,以半边树皮支撑着生长,枝叶繁茂,生机勃勃,令人叹为观止。两百多年来,这棵树上演着生命的传奇,被当地人称为“励志树”。
该树底部直径1.7米,高11米,冠径22米。早年因遭雷击,主干被烧毁70%以上,只剩下半圆弧形的外皮部分。
据专家介绍,这棵苦槠的树龄将近500岁,原来的高度可能在15米以上,四周枝冠比较均匀,约200多岁时遭受了雷击,主干只剩下了北面的树皮,枝干基本都被击毁。后来,从树皮上长出了新枝,再向南面伸展。而主干的上部则向北倾斜,保持着整体的平衡。
此处共有三棵古树,一棵苦槠、一棵榉树、一棵苦楮,都枝繁叶茂,绿意盎然。苦槠的脚下,便是过去江西九江地区通往徽州的古徽道。因道路临河,清光绪年间一次山洪冲毁了道路,苦槠的南侧根部暴露了出来。路可改动,但树不可移。当时地方上的徽商和群众积极捐资,在树下重建了石堤100余米,保护了苦槠,修复了古徽道,还留下了一方“功德碑”。
古徽道上,一棵古树就是一个“驿站”。当年这苦槠树下,一天过往上千人,商人、挑夫等过客们在树下纳凉、避雨、歇息,交流市场行情,谈论时事新闻。灾年时,还有村民在树下捡拾苦槠籽充饥……
苦槠树见证了徽商兴衰、历史变迁,也为我们留下了一处奇特而壮丽的自然景观。尤为可贵的是,它自强不息、顽强生长的“英姿”,特别励志,可谓正能量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