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不起诉帮教:为青春“纠错” 让未来“归航”
来源: 2025-03-21 09:53:09 责编:

“邱老师,真的太感谢您了!这几个月以来,要不是您一直耐心教导我,我都不敢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重新做人!”说这话的是小李(化名),曾经的他因一时糊涂,犯下盗窃罪。好在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在帮教社工的悉心帮助下,小李顺利度过考察期,检察院最终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他的人生也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b012c3f42de472611c8e9b4ab8646cb

在帮教工作中,社工们发现,像小李这样的涉罪未成年人并非个例。他们大多处于15~17岁的青春期关键阶段,学历集中在中专、高职。这一时期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群体的诱导。

与此同时,家庭因素也是导致他们犯错的重要原因。许多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教养方式较为放任,亲子间缺乏有效沟通,家庭支持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小张(化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他关心甚少。小张在学校遇到问题时,无人倾诉,久而久之,便开始在网络和不良朋友圈子里寻求慰藉,最终在他人的影响下参与了盗窃,触犯了法律。而小孙的父母常年在外,疏于小孙的教育。一次,小孙在别人的怂恿下,参与抢劫,犯下抢劫罪。

针对这些问题,在池州市民政局及检察院支持与指导下,池州市卓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帮教社工多措并举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帮教服务。接案之初,社工运用专业技术,迅速与服务对象及其监护人建立起专业关系,全面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与实际需求。为了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社工通过一对一帮教群随时答疑解惑,定期与他们进行深入沟通,还组织他们观摩庭审,让他们直观感受违法犯罪的后果。

社工为每位服务对象制定了短期目标,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逐步强化积极行为。比如,指导小李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小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成绩也逐渐提高。同样,小王在社工的鼓励下,积极参加了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培养了兴趣爱好,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行为举止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75468c645f9ada940fc6aecc024f0e2

为助力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社工积极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如社区义务劳动、关爱孤寡老人等,并在活动中传授社交技巧。小王在参加公益活动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还逐渐找回了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小赵在参与社区环保活动时,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开始主动反思,积极改正。

职业生涯规划同样不可或缺,社工协助服务对象挖掘自身兴趣和优势,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小张对理发感兴趣,社工便为他联系相关培训机构,帮助他学习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小孙对烹饪有浓厚的兴趣,社工帮他找到了一家餐厅当学徒,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小孙刻苦学习烹饪技巧,逐渐掌握了一门安身立命的本领。

针对家庭问题,社工持续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组织亲子活动,促进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为孩子营造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经过社工的努力,小张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回到正轨。小孙的父母也在社工的引导下,学会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小孙与父母的关系更加融洽,家庭氛围变得温馨和睦。

在社工们的辛勤付出下,帮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行为上看,服务对象们从曾经的违法违纪、夜不归宿,转变为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心理状态也由自卑叛逆变得自信开朗;社会关系从与家人冲突不断、交友不良,转变为家庭关系亲密、融入正常社交;法治认知从无知无畏到主动学习、自觉守法;职业规划从毫无头绪到目标清晰。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服务,已有多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通过附条件不起诉帮教考察,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是对帮教工作的肯定,更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注入了温暖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帮教服务质量,池州市卓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表示,将根据帮教反馈动态调整策略,针对问题精准辅导。同时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定期回访已结案的帮教对象,及时掌握其生活、工作和心理状况,确保帮扶成效长久稳固,持续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邱梦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