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裕安区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坚决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夯实基础,久久为功,奋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区3个国考断面,3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区重点河流、大型渠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21家农村水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聚力队伍建设,健全组织体系。该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构建区、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配置河长584名,确保区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积极探索“河长制+司法”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合作,有效破解涉水污染犯罪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难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河长+公众”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聘请管理民间河长120名,以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评论员的身份参与河湖治理保护。2024年,三级河长巡河2.6万人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河湖环境问题300个。
聚力机构建设,增强统筹能力。该区成立河长办公室,强化河长制工作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充分发挥区级河长联系单位作用;落实专门编制和职数,为深化河长制工作提供力量保障。
聚力制度建设,提升保障能力。该区创新制定河长巡河查河履职情况、河长述职等制度,确保河长巡河查河不掉线、履职尽责不断档;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实行差异化考评,配套区级激励资金,激发各地河长制工作内生动力。2024年,落实河湖环境提升工程资金260万元,持续改善河湖岸线生态环境。
聚力机制建设,督促有名有实。该区建立“区级河长主管、乡级河长主治、村级河长主巡”工作机制。每季度调度全区河长制工作情况,在线抽查河长实时巡河情况,督促工作落地落实;建立督查暗访机制,对突出问题定期通报、挂牌督办、台账管理、闭环整改;狠抓巡河查河、督促问题整改。2024年,印发区级河长交办单9个,推动一批涉河涉湖重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何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