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安徽多地“抢鲜”开采春茶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吕珂 通讯员 王先国 夏忠羽 李红兵 2025-03-20 07:42:58 责编:实习编辑 李子彦

春回大地,万物萌发,春茶采摘迎来黄金期。安徽作为产茶大省,从皖南、大别山区到皖东,安徽各大茶区正紧锣密鼓筹备生产,全力“备战”春茶开园。

3月17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做好春茶产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稳定春茶生产,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业一产增加值和农民收入持续提升。

部分产区抢“鲜”开采

“受前期连续低温影响,今年我省春茶采摘和往年相比稍微推迟3到5天,估计3月25日前后主产区将迎来全面开采。”3月19日,安徽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胡绍德告诉记者。

虽然离全面开采还有几天,但部分茶农已开始“尝鲜”。

3月11日,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茶农开始采摘今年第一批春茶,大别山区率先迎来“春茶季”。拥有近2.8万亩茶园的菖蒲镇,是大别山区岳西县的产茶大镇之一。每年春季,总是最先见到这里的茶园茶树吐露新绿,茶香四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进入月,菖蒲镇潜水河沿岸最早进入茶叶采摘期,茶叶抢“鲜”上市,为当地茶农带来可观的收入。

3月17日,雨后初霁,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永新茶叶种植家庭农场的茶山绿意盎然。采茶工穿梭在茶树间,双手上下翻飞,茶树轻轻颤动,一颗颗嫩绿的茶芽被收入茶篓。

“今天开园第一天,目前茶园里有10多名采工,明天还要增加人手,得抓紧时间采摘,预计一周左右完成。”永新茶叶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黄永新边指导采茶工边介绍,今年入春以来,气温较往年偏低,茶叶抽芽慢,使得当地春茶较往年上市时间晚一周左右。不过,黄永新茶园里种植的乌牛早绿茶,作为特早生茶树品种,有时间上的优势。

同一时间,在庐江县柯坦镇虎凹茶园,茶农正在采摘春茶。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庐江县各茶园开始采摘“明前茶”,茶农纷纷抢抓时节采摘春茶供应市场,茶园的“绿叶子”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安徽种茶历史悠久,中国十大名茶安徽独占其四,分别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茶叶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900亿元,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干毛茶总产量达18.1万吨、年产值239亿元,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第二、第三位。

业内人士分析,受益于充沛雨量,今年我省茶叶品质优良,预计外贸出口额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多举措促进产销紧密衔接

为保障春茶顺利开采,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春茶产销工作的通知》,从春茶生产准备、技术指导、产销衔接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生产准备工作方面,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春季茶园管理,保持茶园通风透光与人员进出方便;鼓励各地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开展全域绿色防控,春茶采摘期间应停止用肥用药,引导村民牢固树立绿色生产意识;鼓励各地建立开采日发布制度,通过官方渠道统一发布本地名优茶开采信息。扎实做好春茶开采信息周调度,准确研判气候、用工、开采等指标数据,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做到统筹用工,适时采摘,应采尽采,确保春茶生产有序进行。

在技术培训层面,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专家赴茶叶主产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广普及茶叶绿色生产实用技术;广泛发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园,指导茶企、茶农落实茶园追肥、病虫草害防控、清洁加工、采后管理等技术措施,促进春茶生产提质增效;高度警惕春季易发、多发的“倒春寒”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防冻物料储备及防冻设备检修。

为促进产销紧密衔接,各地要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引导龙头企业基于产销大数据打造数字供应链平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茶农收入;抢抓新式茶饮市场快速增长机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吸引头部茶饮品牌来皖投资建厂、采购原料、开发产品,带动春末夏初茶叶生产。

各地要抢抓春茶热度,举办开茶节、茶文旅节、媒体采风等具有影响力的茶事活动。结合春茶生产,开展茶叶非遗宣传和茶文化创意创新,引导茶研学、茶文旅、茶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茶叶是安徽重点发展的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之一。省农业农村厅今年年初印发的《关于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要达到1050亿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