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2025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公布。3月18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社会关注的“三农”工作进行了深入解读。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省委一号文件共6个部分30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聚焦一个主题、守住两条底线、提升三项水平”,“一个主题”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两条底线”为粮食安全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三项水平”包括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安徽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2025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求贯穿全篇,并单列一个部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探索农房出租、入股、合作等盘活利用方式,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作出部署,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安徽省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安徽继续把粮食生产这个“看家本领”牢牢抓在手上,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勇挑大梁。同时,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实施一批大型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打造“皖美粮油”品牌,整体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安徽“土特产”品种多、质量好,要打响“特色牌”,做强“土字号”,延长产业链,做强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025年,安徽将重点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力争十大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1.5万亿元。在支持和美乡村建设方面,2025年安徽将新建20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80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连片谋划、联动发展。
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再提“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1.2%,均居全国前列。2025年,安徽继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打造合肥“种业之都”,建设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积极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安徽基地;实施“百项农业重大科技攻关”,聚焦主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与品牌提升、生物种业、农机装备及数字农业等领域,奔着最紧迫、最急需的问题去,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5+8”试点扩面提质,力争新建150个数字农业工厂,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让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在安徽大地遍地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