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淮北市烈山区:打好“组合拳”绘就生态河湖新画卷
来源:杨正宏 2025-03-12 16:15:56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张文洲

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多措并举绘就生态河湖新画卷。

坚持多点联动,做大河湖长制“朋友圈”

创新“河长制+林长制”联动机制。建立联席会议、督查巡查联动、协同沟通和联合宣传等工作机制,把河湖长、林长设置在同一责任区,整合职能职责,提高工作质效。每年开展“河湖长+林长”联合巡查8次以上,排查发现河湖“四乱”、违规占用林地等问题做到立查立改,整改不到位不收兵。

深化“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完成警长、检察长交办案件9件,依法打击破坏沱河堤防人员,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6人,有力推动了重难点河湖问题整改。

探索“河湖长+防溺水”工作机制。将“河湖长制”与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有机结合,在全区重点水库、桥梁、涵闸安装50套防溺水智能监控设备。通过智能提醒预防措施,构建智能化、全方位的防溺水安全工作体系,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推进上下游、左右岸联动共治,每年与宿州市埇桥区开展跨市、跨县区联合行动3次以上,及时发现、整治界河“四乱”问题。

强化系统思维,打好河湖治理“组合拳”

注重水利基础建设。始终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多方整合资金8亿多元,先后实施了新北沱河治理、闸河治理、八里岗坝除险加固、青龙山排涝站新建、王引河治理、萧濉新河治理等工程,进一步筑牢河湖安全屏障。

坚持生态系统治理。联合推进“百里清水绿廊”建设,对全区主要河道、水库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完成龙岱河、闸河、老濉河、洪庄湖、华家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新北沱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工程,龙岱河连通闸河水系连通工程,全面提升了水生态功能。利用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对河道周边黄营村、秦楼村等10个村居进行截污纳管,新建污水管网24.8公里、污水处理设施7个。实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清理整治园区内边沟4条,整治提升污水管网16.9公里,做到应纳尽纳。

强化重点源头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对17个入河排污口建立“一口一档”档案资料,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口巡查监管,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水污染整治,完成丁庄沟(国家级)、顺山沟(省级)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实施省级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推广粪污资源“3+N”治理模式,完成86家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家、市级示范场12家。以“再生水利用”为抓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非常规水利用率位居全市首位。

强化担当作为,画好河湖管护“同心圆”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构建“两级党政领导、三级河长管理”组织架构,区级总河长高位推动,每年召开区级总河长会议2次以上,及时印发烈山区总河长令,统筹安排8名区级河长既挂帅担当又出征作为,深入河道一线察看责任流域情况。131名镇、村级河长作为河道直接责任人,主动靠前、包河包段,开展河道巡查巡检,实现了“条条河道有人巡,段段河道有人护”。

精准施策、提升质效。全面开展河湖库“清四乱”、碍洪排查、引江济淮通道治理等专项行动,采取“四不两直”、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河湖“四乱”问题进行排查,建立问题台账,边查边改。

多维赋能、凝聚合力。多次邀请水利部及淮委专家来烈开展河湖长制业务培训、水资源培训和水土保持培训,进一步深化各级河长对实施国家“江河战略”以及建设幸福河湖的认识,提升了河长制相关工作人员和各级河长的履职技能。组建“民间河长制”护河志愿者队伍,优选3家企业担任“企业河长”,将河湖管护纳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内容,进一步延伸河湖管理的“触角”,促使河湖管护更加精准有效。常态化开展河湖长制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幸福河湖的良好局面。

助力和美乡村,绘就乡村振兴“共富图”

坚持做好“水文章”。近年来,我区先后完成南湖、新北沱河、闸河、龙岱河4个省级幸福河湖,八里岗坝、小李庄水库2个市级幸福河湖创建,2024年推进创建洪庄湖省级幸福河湖,华家湖水库、田窝水库、塔山水库、米粮坝4个市级幸福河湖,是淮北市建设幸福河湖最多的县区。依托10余条幸福河湖示范段建设,充分挖掘烈山山水资源等比较优势,先后成功申报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1个,为皖北地区最多的县区。

大力挖掘“水文化”。注重保护传承治水文化,华家湖遗址、赵集二级扬水站旧址、榴园村石榴园及乡土建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了南湖水文化展馆、南湖节水教育基地、明清石榴园水土保持示范园,通过洪庄湖、闸河河长制主题公园等载体开展水文化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参与意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着力激活“水经济”。注重推动融合新业增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成为全国样板,南湖、洪庄湖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网红打卡点。实施皖北地区首个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依托华家湖流域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优势条件,持续擦亮“塔山石榴”、“黄营灵枣”、“和村苹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真正让一方碧水成为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

下一步,烈山区将统筹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进淮河流域沱河(烈山段)、闸河、龙岱河治理等工程,谋划实施烈山中型灌区建设项目,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水生态价值向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多元转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底色更浓、成色更足。(杨正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