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凤阳县板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探索实施运用“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创新换”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积分制管理细则,建立“双循环”积分兑换新机制,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用“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能量”。
“创新换”凝聚“向心力”。在板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积分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洗洁精、洗衣粉、牙刷、水壶等日常生活用品。商品标注的不是价格,而是兑换该物品需要的积分。根据《板桥镇积分超市积分兑换管理制度》,居民参加志愿活动便可累计积分,用积分兑换到心仪的奖励,让爱心与付出得到实实在在的回应。
“平时去参加志愿服务和文艺演出都会形成积分,有了积分就可以来套圈,可以套中不少生活用品呢,重在参与。”社区居民张艳说。
“套中了套中了”、“再来再来,还有机会”,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不断传来。套圈挑战的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志愿者们热情高涨,为了能套中奖品,他们纷纷施展浑身解数,套圈的方法花样百出,姿势更是别具一格。
积分兑换的现场早被布置得温馨又充满活力,此次积分兑换的物品,都是常用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社区对志愿者们满满的感激之情。
“小积分”汇聚“大动力”。通过积分兑换,志愿者们不仅获得了物质上的奖励,更是感受到了板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对她们的认可和支持,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这一活动也有效促进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充分激发志愿者、居民群众内生动力,着力形成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旁观者”变成“志愿者”。板桥镇将继续完善志愿者积分制度,通过创新激励办法,将志愿服务从“单向付出”转变为“双向循环”,有效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现居民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体系。进一步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志愿者力量,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让文明新风吹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以服务换服务”的循环圈作用下,社区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人。如今,板桥镇已有百余名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相应积分,并兑换到游戏券,在实践所的实践所引领下由“独角戏”变为居民“大合唱”,形成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张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