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第二十一次安徽省民政会议召开在即,过去5年,我省民政工作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重点任务?2月24日上午,“安徽民政这五年”新闻发布会围绕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等社会关注话题进行了解答。
再建750个农村幸福院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过去5年,安徽积极回应社会“养老焦虑”,率先在全国开展养老服务立法、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接续实施3个“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形成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城乡、长三角4个“一体化”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70%,保障能力总体充裕。
为了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安徽将牵头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优化提升县、乡镇、村(社区)3级养老服务网络功能。强化县级平台的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作用,加强乡镇(街道)中心在政策咨询、服务转介、资源链接方面的枢纽作用,推进村(社区)服务设施站点建设,打造家门口的服务站。在县域范围内推动各级养老服务设施上下贯通、衔接互动、连点成网。
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已成为社会主要养老服务形态,安徽将贯通3类养老服务。其中,在居家方面,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开展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在社区方面,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完善“三区一平台”功能,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服务;在机构方面,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调整完善养老机构结构,分类发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促进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机构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安徽将下大力气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重点推进农村敬老院分类管理,推动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试点建设750个,打造互助自助平台;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农村留守、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探访关爱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
此外,安徽省民政厅表示,将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拿出发展养老金融、培育居家“上门经济”、做足康养文章、引导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等务实举措,推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衔接并轨”试点走深走广
近年来,安徽社会救助工作成绩亮眼:41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4类群体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治任务有力完成,106.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进入过渡期后,306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淮北市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做法被中央改革办推介;聚焦“救急难”,5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近55万人次,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12.7万人次,六安市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做法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
总体来说,安徽社会救助工作从基本生活救助向专项救助、从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从常态化救助向急难救助不断拓展,为困难群众筑起了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网。
如何在兜牢民生底线上有新提升?安徽省民政厅表示,将健全分层分类“大救助”体系。一方面强化保障能力,扩大“衔接并轨”试点深度和覆盖广度,推广“困有所扶”集成改革,实现对小百分比的困难群体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百分百保障。另一方面丰富保障内容,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格局,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同时,发挥“救急难”互助社作用,推动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相衔接。
在残疾人服务保障方面,安徽将深化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强化主动服务;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优化转介服务衔接工作机制;推进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加强规范管理、安全管理,推动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残疾人福利体系。
深化社会组织领域改革
社会组织、慈善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据介绍,目前,安徽有4.4万家社会组织,覆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全省社会组织从业人员42.3万人,年度总收入375.6亿元、总支出366亿元。
为了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安徽将积极优化政策供给,创新建立商协会发展“1+8”政策体系,同时深化简政放权,会同省工商联、省科协、省社科联等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网上“并联审核”“一网办理”;对十大新兴产业领域成立行业协会商会,实行“上门服务”“容缺受理”;探索行业协会商会成立登记时主动函询行业管理部门意见,社会组织变更住所、活动资金和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等事项实现“即来即办”,18项社会组织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省一单”;创新年检“免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直接由登记管理机关下达“合格”结论。
慈善事业发展同样硕果累累。据悉,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慈善组织442个,年均接收捐赠20亿元,连续3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募集善款2.4亿元。涌现“墨子量子奖”“张海银种业促进奖”等助力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的慈善品牌。
在政策扶持上,安徽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依托省外安徽商会等建立慈善工作联络站引导省外慈善力量积极参与安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创新建立省外慈善工作联络站75个,引入慈善资金3000余万元。在慈善人才培育上,安徽通过“请进来”加“走出去”,与长三角地区慈善组织合作培养26名慈善领军人才,与安徽开放大学等合作开展“安徽慈善课堂”网络公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