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朝鲜军功章,50年前的结婚证,150年前的古砚台,安徽省第一届劳模奖章……哪些宝贝最稀罕?近日,由在蜀山区南七街道新华社区党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举办的社区“斗宝”大赛正在悄然进行,来自各个小区的居民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镇宅之宝”前来评比。
“这可是我家的宝贝。”85岁的老人高老拿起一个奖章自豪的告诉记者。据老人介绍,他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8年,立下诸多战功。因此,在1951年的时候,朝鲜为其发放了三等功军功章。“我的宝贝也不差。”高光的老伴徐阿姨也好不示弱地拿出了自己的宝贝——一张获奖证书。别看蒋子聪老人已经年近八旬,身体可硬朗得很。十年前,老人还获得了大连金州第五届中国老将田径锦标赛女子65组标枪的第一名。
在“斗宝”现场,李阿姨和杨叔叔则默默地站在一边。他们展示的宝贝是他们50年前的结婚证书。两张粉色的纸张上,盖着定远县人民委员会的章,因为年代久远,纸张边缘已经有些破损。但是相对于50年的历史来说,也算保存得较为完整。“今年正好是我们的五十年金婚纪念。在我们家,这虽然不值钱,但是算是最宝贵的纪念品了。”赵玉英老人乐呵呵的告诉记者。两位老人相依相伴五十载,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几乎好少吵架。如今,三个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老两口怡然自得安享晚年生活。会场上,金老师的古砚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金老师介绍说,这是自家的传家宝。“这是从我祖父那一辈传下来的。祖父是一名私塾先生。”在现场,记者也一窥了古砚台之本色——这是一只黑色的砚台,形状似猫头鹰,上面还刻着“吉祥”二字,外壳为则为黄褐色的梨树木。老人说,平时他都把古砚台珍藏在家里,每逢春节的时候,则拿出来为邻居们义务写春联。
通过在社区举办这场“斗宝”大赛,主要是为了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邻里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