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官塘镇
塑形铸魂并举,官塘镇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余玲玲 宗官宝 2025-02-13 17:10:29 责编:李伟 许梦源 张文洲

近年来,凤阳县官塘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文明新风培育为着力点,将乡村“塑形”与精神“铸魂”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乡风淳、民心聚的振兴之路。这片热土上,一幅景美人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铺展。

全域整治塑新颜,生态宜居显诗意

行走在官塘镇村落间,最直观的感受是“洁净”与“秩序”的交响:曾经污水横流的沟渠变得清澈见底,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小公园,家家户户门前三色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村里比城里小区还讲究!”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环境变化的真切感受。

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官塘镇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两年内清理积存垃圾约65800吨,拆除危旧房屋12间,完成村道硬化约45公里。更是将老砖瓦砌成文化墙,既留住乡愁记忆,又激活空间美学。

环境提升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各村成立“环境护卫队”,老党员带头包片监督,环卫工人打理公共绿地。在淮安村,村民制定“门前三包”积分制进行评比公示,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现在乱扔垃圾自己都脸红”,村民李大姐笑言。环境整治从政府工程变为全民行动,洁净已成为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

村规民约润心田,移风易俗树新风

走进官塘镇山西村,村规民约文化墙引人注目。朗朗上口的规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崇尚科学,移风易俗;讲究卫生,爱护家园;红白喜事,简操简办”。这些由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商议定稿的规约,既传承古训又契合时势,成为村民自我教育的精神坐标。

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官塘镇打出“组合拳”。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酒席不超过20桌、彩礼不超过6万元等标准。村民叶大哥算过账:“以前娶媳妇要借债,现在省下的钱能买农机具,这才是实在的彩礼!真不错!”移风易俗推行三年来,全镇婚丧嫁娶支出均有所下降,文明新风节约资金超20万元。

典型引路聚合力,崇德向善育沃土

在官塘镇光华社区,唐如四的回乡创业带动乡邻实现增收的故事令无数人钦佩。唐如四在24年荣获“县级好人”荣誉称号后,光华社区多次邀请本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事迹宣讲,以此对他的事迹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这种“宣传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正是官塘镇深耕精神沃土的生动注脚。

榜样力量激发向善自觉。各村(社区)设立“好人榜”,每月公示好人好事;开展道德宣讲,邀请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建立“文明积分银行”,善行可兑换服务。近两年全镇涌现道德模范、县级好人共计4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从“环境革命”到“心灵洗礼”,从“面子”焕新到“里子”重塑,官塘镇的探索印证着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我们将继续坚持塑形与铸魂同频共振,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具气质内涵,真正实现内外兼修的可持续发展。”官塘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唐大雷表示道。(余玲玲 宗官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