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既是参保群众的“救命钱”,更是医疗机构发展的“赋能金”。淮北市医保局通过三举措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缓解医疗机构运行压力,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先给钱”,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按照国家医保局、省医保局统一部署,在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安全平稳的前提下实施预付,向符合条件且信用良好的9家定点医疗机构,提前拨付平均支出额1个月左右的医保基金共计4544万元,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垫支压力,保障了医疗机构现金流,让医疗机构更加专注于医疗服务本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快给钱”,提高医疗机构资金周转效率。突破过去二十多年医保基金结算固有模式,通过思维转变,自我改革,变“先审再付”为“先付后审”,在无须医院改造信息系统、不增加医院成本费用、不增加医院财务等科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全省首家、全国率先完成“日拨付、月结算、年清算”医保基金结算机制改革,拨付周期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天,大幅度提高医保体系资金周转效率,改变了以往医保基金支付时间长、医疗机构到账慢、资金流动性差的状况。截至1月21日,我市已通过“即时结算”模式拨付7116人次医疗费用1254.33万元至3家试点医疗机构。
“鼓励金”,激发医疗机构创新动力。充分发挥医保在“三医联动”中的杠杆作用,健全DRG支付配套机制和清算补偿机制,对医疗机构申报的特例单议和新技术新项目、重点学科以及多病同治情况按逆差金额100%倾斜补偿,各项措施共倾斜支付7099.82万元,医保“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导向进一步彰显。同时,全面落地执行36批国家和省级集采中选结果,平均降幅达58%,累计节约医疗机构采购资金近5.2亿元;累计拨付集采预付金、结余留用资金6567.28万元,进一步支持了医疗机构发展,助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发展和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