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呀,红石咀公园添了新的打卡点,搞得不丑噢。”
“还真是的呢,这个地名文化广角设计得清新雅致,上面内容还挺丰富的……”
1月19日上午,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网红打卡地红石咀公园,记者遇见几位游客在两排相对而立的地名文化橱窗前,津津有味地“围观”。
从红石咀公园入口处往里走几米,便是地名文化广角。两排橱窗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长临河镇的概况、历史古迹、名山大湖、风景名胜、非遗文化、经典民俗、古镇民宿等,还有文字优美的《长临河赋》,令人赏心悦目。通过这些详细的文图资料,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长临河镇主要地名的“前身今世”。
“2024年12月下旬,我们在红石咀公园精心设计打造了这处地名文化广角,采用更加年轻化、直观化的方式,将地名文化变成公园景观的一部分,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阅读、打卡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乡村著名行动’,学到地名所蕴含的地理、历史与民俗知识。”长临河镇民政所负责人牛忠伟说。
公园有地名文化广角,古街有智慧门牌和路牌。
在长临河古街,记者看到,每座房屋临街的大门或门边的墙壁上,都安装了一块金属板制作的智慧门牌。
“共有138块,门牌上除了依序而定的编码,还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即可知晓长临河镇简介、地名介绍等内容。”牛忠伟告诉记者,此外,镇上还有T型智慧路牌18个,路牌上也有二维码,其内容是介绍地理方位、路名由来等。
地名是乡村的“名片”。地名工作专业性强,并有一定的复杂性。为稳妥有序推进“乡村著名行动”,长临河镇编著了相关地名丛书三本:《千年古镇长临河》《肥东县长临河镇2024-2030地名方案》《长临河镇地名文化保护名录》,为“乡村著名行动”提供详实资料。
去年以来,肥东县将“乡村著名行动”融入乡村建设“大盘”之中。 该县民政部门以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工作为牵引,促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扎实推进乡村地名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升级地名标志设置,逐步解决‘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及其他不规范地名现象。”肥东县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陈勇介绍。
该县民政局还联合县住建、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对城乡52块标识牌破损、歪斜以及107块中英文混合的路牌(交通指示牌)等进行专项清理整治、维护更新。同时,陆续挖掘肥东红色地名10余处,与县文旅局等部门合作,对地名重新进行认定。
陈勇表示,长临河镇以地名文化广角、智慧门牌、智慧路牌等设施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是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次全新尝试。该镇的经验和做法,将在全县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