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才是利辛县大李集镇永红村志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每到年底,他都要盘点一下当年的收成。
“刨去各项成本,一亩地纯收入约900元,总收入近36万元,还不错。”胡志才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搞农业要想有个好收成,必须掌握技术,还得精耕细作。
志才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流转土地近400亩,专门种植粮食,每年一季小麦一季玉米。2022年,胡志才开始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搞了100多亩;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到300亩。
“我按照县农技推广中心推荐的技术模式种植,把播前灭茬、种子包衣、机械精播、苗后除草、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落实到位。”胡志才说。
到了收获季节,经测产,其农场复合种植的玉米亩产581.3公斤、大豆亩产109.7公斤。玉米按每公斤2元计算,销售额1162.6元;大豆按每公斤4.2元计算,销售额460.74元。两项合计销售额1623.34元。每亩减去成本980元,纯收益643.34。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比单纯种玉米增收197.14元,比单纯种大豆增收537.98元。此外,还有政府给的每亩300元补助呢。”胡志才说。
记者了解到,2024年,利辛县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7.07万亩。
复合种植的优势在哪?在利辛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汝勇看来,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三是提高土壤肥力,四是玉米大豆生长互补、实现双收。
该种植模式通过高低作物间作,充分发挥立体种植的优势,使得农户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从而提高种植效益。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玉米能为大豆提供保护,防止其受到害虫侵害,从而增加产量。
大豆是一种典型的固氮植物,它的根系可高效吸收土壤中的氮素。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会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该物质能够将土壤中不能让作物吸收的难溶性矿物质分解掉,从而让大豆健康地生长,同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和抗旱能力。
再就是,大豆玉米宽窄行种植增加通风透光,增加边际效应,玉米总体不减产,又多收一季大豆。
“我县采取‘6+4’的种植模式,也就是6行大豆与4行玉米相互交错,高低错落,宽窄相间。整个生育期,虽然经历了阶段性高温干旱天气,但为害较轻。中后期雨水合适,光照充足,田管到位,长势较好。”汝勇告诉记者,经测产,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玉米平均亩产约505公斤,大豆平均亩产约99.3公斤,亩产值约1517元,亩均纯收益537元。
2024年4月初,该县成立大豆油料扩种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协调领导小组,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下达至各乡镇。建立农业农村局领导包乡镇、包片联系制度,推动政策资金和关键措施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组建专家指导组,设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序时推进工作。
“对承担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主体,政府给予补助。此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对纳入补贴范围内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全部敞开补贴,做到应补尽补。”汝勇介绍。
该县各乡镇以规模种植大户和村集体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实施主体,优选区域和模式。县农技推广中心会同农机中心等部门,结合当地种植习惯,推广“6+4”种植模式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共计培训核心农户210户、示范农户77户。
“经核查验收,2024年全县开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主体共有287家,落实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7.07万亩,拨付补助资金共计2193.99万元。”汝勇表示。
年末,各项工作都要总结,既要看到成绩和亮点,也要看到不足和短板。
“品种选择不尽合理、苗期除草成本较高,是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存在的两大问题。”汝勇告诉记者,利辛县对省农业农村厅推介的品种进行了广泛宣传,但仍有部分农户选用一些中早熟大豆品种,与推介的“金豆99”等适宜品种相比,产量差异明显。
“除草也是个麻烦事,由于玉米属单子叶禾本科,大豆属双子叶豆科,二者对除草剂的选择性不同,如隔离措施不完善或遇风发生药液漂移,往往就会产生药害。”汝勇坦言,苗后除草成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临的最大困难。
据调查,在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条件下,单种玉米田块一般苗后人工开展一次除草或用苗后除草剂一次性灭杀杂草,玉豆复合种植田块大豆带至少要进行两次人工除草,费时费工明显。
汝勇表示,下一步要加强适宜品种推广和相关技术宣传,确保品种对路、技术到位,还要加强农机手的农机操作技术培训,提高作业水平和播种质量。还需加强除草方面的先进机械引进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