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15日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4年我省坚持质量为重、效益为先,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开展“空壳社”清理,全省共注销农民合作社4706个。
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为34.3万个,农民合作社数量为11.5万个,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和第4位。《农民日报》公布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名单,我省有92家入围,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蝉联榜首。
“我省一直重视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周策表示,一是贯彻落实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推广运用财务会计记账软件,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营水平;二是继续开展经营异常的农民合作社移出工作,“列异”农民合作社下降明显,促进农民合作社“新陈代谢”和结构优化;三是组织开展“空壳社”清理行动,针对“空壳社”不同成因,采取指导规范、引导注销、依法依规处置等办法进行分类处置。
“对于‘一人社’和‘家庭社’,劝其转为家庭农场;对于不再经营、需要退出市场的农民合作社,引导其按简易程序办理注销登记。2024年全省共注销农民合作社4706个。” 周策说。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政策扶持、指导服务、典型引领、规范提升、探索创新”思路,不断发挥支持政策的集成效应,鼓励引导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稳步发展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
在促进家庭农场稳健发展方面,我省鼓励家庭农场加强联合与合作,重点引导同业态、上下游业态的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提升产业链议价能力。推行家庭农场“一码通”,全省已有53551个家庭农场完成赋码,赋码总数位居全国第4位,实现信息识别、产品溯源、宣传营销“一码关联”。
推广家庭农场“随手记”等记账软件应用,满足家庭农场财务收支、生产销售等基本记账需求,解决“家场不分”的问题,有效提高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全省使用“随手记”记账软件的家庭农场8060家。
我省还持续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围绕经营主体需求,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指导服务体系。全省累计选聘辅导员2222名,其中,省级辅导员31名,市级辅导员152名,县级辅导员2039名。突出做好日常辅导、难点攻关、应急帮扶三项服务,为主体排忧解难。
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各地采取购买服务、挂牌委托、社会投资等形式,创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已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305家。2024年,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累计办班5期,培训380人次。
加强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安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行动,着力提供综合政策支持及邮政普惠金融、农产品电商、寄递物流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构建农民获利、主体获益、邮政获客、政府获赞的“四赢格局”。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已打造中邮惠农示范合作社2128个,中邮惠农示范家庭农场20805个。
周策表示,2025年我省将按照“提质量、促规范、树典型”的工作思路,实施“培优行动”计划,省级择优选择发展潜力大、带动面广的经营主体,编制引领型经营主体名录库,给予重点扶持,促进联合合作,深化社企对接,突出示范引领,培育一批经营规模适度、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有效、生产服务优质、联农带农紧密、社会声誉良好的主体,引领带动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